下午sophie同学问我有啥电影可推荐,刚好这两天看了《建党伟业》,觉得剧情紧凑,还能够管窥历史上的大人物们的精神品貌,五四的一些场面以及先烈们的革命热情也非常有感染力,看后感觉有很多触动。可以推荐之!
对我的启发按重要程度如下:
1.100年前的80后90面临的是救国图存的事,他/她们的眼界和思想观以及那颗上下求索求中国出路的心,让人很震撼。与此同时,100年后80后的我们,读书考试然后在考研工作出国中找个方向,试问:智力,情趣人格,思想境界这三层,我们做到了哪一层?这之中时代自然是强有力的因素,但是无论身处在哪个时代保持思想的鲜活与灵敏,投身于新思想实践于新事物,敢为多数人不敢为的勇气方可嘉。我们现在太多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非另辟蹊径自成一派,这是要不得的。当代的教育、大学的交往模式以及快餐文化入侵和功利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对personality而非真正的思想实质的着重。我们对于成功的评判大多也局限在所谓的出处上。所以我们太多地牺牲在了通往一种完善的、符合各方期许的、professional的personality的路上。
2.那是一个难得的风气大开的年代,学界政界文艺界思想界人才辈出,百花齐放。大陆现在恐怕再也看不到那些范儿和气场十足的学者和思想家了:梁启超、鲁迅、胡适、辜鸿铭,陈独秀、毛蒋、宋氏家族,梅兰芳、张大千等各行各界人物。很想要再去读一读每一位先贤的生平和著作的欲望。”开眼看世界“,不为了解历史,而是要从看历史、看大势、看人物的角度去读。
3.对于历史臧否人物的方法有了些新认识:历史总归是记录胜利者的高尚德行与丰功伟绩的,这个大家向来都知道。五四的热血让人很心动,即便是符合历史大潮但也难掩其狂热而盲目的一面。历史若只看呆板的主线与脉络,而不了解细节,会误读很多东西。在之后看来很愚蠢的事情,但在当时其实并不如此,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举几个曾经舒zh老师毛概课上记的例子:
关于曹卤霖和章宗祥:从个人来看,他们等都是个人品格高尚的人,只是在当时的时代,亲日是一件比较自然的事情,如鲁迅,他的圈子里就有很多日本朋友。若不是他卢沟q事变前去世,也无法确定他之后是不是会成为一个所谓的“卖国贼”。事实上我们对国家的认识有很多是从日本人处获得的。
当时一群北大学生暴打曹,却打错老人。那么多的北大学生中,而无一人出来道歉,却因为有一学生因为肺结核在此事件后去世,便以此大做文章要求北洋政府做出条件,政府节节忍让学生。蔡元培事后书:杀君马者道旁儿。熟知是讽刺谁呢?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历史实在是太片面太主观,有很多其实非常真实而理想的人被误读或曲解,非常纯粹和高洁的人物往往自动或被隐藏在历史背后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hougan/741288.html
相关阅读: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00字
哈姆雷特读后感1000字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范文
《一地梨花》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