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的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第一任校长。1956年学校暂名“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无锡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是当时苏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11月,教育部复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
在学校发展史上,有著名的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发扬“厚重笃实,艰苦创业”的校园精神,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
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占地2047亩,校舍面积81.2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室总面积11.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1.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7亿元;图书馆藏书近250万册。学校设有3个试点学部、21个专业学院以及教师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文学院。现有80个本科专业,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十一个学科门类。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和翻译硕士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4914人(含科文学院8243人),研究生2890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8353人。学校是全国首批200所“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相继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24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已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孔子学院,并与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了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17万余名毕业生,一大批作出突出成就的江苏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种;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9项,有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0个,省级重点专业类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教材10种,省级优秀精品课程47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获得“中地共建”实验室项目15项,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承担6个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并且是江苏省五个区域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之一。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现有的1390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0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7人)、副教授43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4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江苏特聘教授2人。双聘两院院士3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1人、长江学者及国家“杰青”人才21人。先后有7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3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名教师为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9人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5人为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64人为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47人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9人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3个、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
学校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获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4项;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1项;有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9个;建有部省共建基地1个,部校共建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近五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18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得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近60项。共发表论文近7000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等收录论文2029篇;出版著作144部,出版教材79部,获得专利125项。《语言科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CSSCI来源期刊,并获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专栏获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二批名栏;《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彰显。近年来,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与苏北十校共建教学科研联合体,与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和宁夏中卫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徐工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推进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大学科技园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学校主动发挥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服务功能,不断为推进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新途径。
近年来,我校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多项大奖,以及国际、国内多项重要体育赛事的单项冠军。校女子足球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主力队员曾入选国家队参加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和北京奥运会,以我校女足为班底组建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亚军,2012年我校女足代表江苏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项目冠军。由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学校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四次被江苏省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一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联合表彰。
学校已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四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五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2011年,学校被授予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有品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axue/jianjie/142699.html
相关阅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怎么样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宿舍
北京大学是几本_北京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_0
长春中医药大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