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拿出一包别人送给我的小贝壳,用它制作一个小风铃。然后,我去找其他的一些材料:铁丝、丝线……找齐材料后我就动工了。我先用细铁丝弯一个圈。我再拿起彩色丝线往一个贝壳的洞眼中穿丝线。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没有把丝线穿进去。我想怎么办?难道就不穿了。不行,于是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又一个办法,都被我否定了。后来,我灵机一动用一根针把丝线一点一点地戳进那个小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洞的另一端终于钻出了一根丝线的头。啊,好了!我立刻用针去把那根线头挑出来。然后,我用手把线拉了出来。我再用同样的方法在那根线上又穿了两个贝壳,一根丝线就穿好了。我又照这个样子又穿了五条。我穿到后来开始觉得有点儿头昏手酸。但是我不放弃,坚持着把这六条丝线穿好了。穿好丝线我就把它们固定好,同时安上挂钩,最后我再装上装饰品进行装饰。做好了小风铃,我看了又看,觉得还少了一点什么。噢,在上面再装上一朵小花让它变得更加美丽。好了现在全部做好了,我越看越觉得好看,心想老师看到了一定也会满意的。
接着我用新学到的勾针技术,勾一件毛线衣。我拿出毛线先勾了一个头,然后我用锁针编了一长条,然后用短针打好再编出来。我编了一点,扎一个洞眼。我就这样编一点扎一个洞眼编了一大半,我放手去编帽子。我在编帽子的时候碰到了问题一连几次我都没有勾成。我不灰心,继续勾织。后来,终于被我勾出来了。我在衣服上缝上珠子当扣子,挂上流苏作装饰品。然后,我做了一个小娃娃,把衣服给它穿上,帽子戴在头上。一切装扮好了,我看到这个小孩确实漂亮。接着我写了一封信,信上写了我对老师的祝福的语言。
下一天,我拿到学校放到了老师的桌子上。我想这是我给老师的一点节日的心意。
教师节2
从小学到大学,教过我的老师很多。有的老师我至今不忘。又一个教师节即将来到,愿将此文贴在论坛上,表示学生对老师的怀念。
小学时,有一个音乐老师姓谭,三十出头,胖胖的,皮肤黑黝黝的,头发朝后梳着,脸上总是透出亲切乐观的笑容,说起话来有滋有味。他会按风琴、拉二胡、拉提琴,唱歌唱得准,声音浑厚宏亮,现在想来,才明白他对词曲的理解很深,唱时情感非常投入。他教了谱子教歌词,然后按着风琴或拉着手风琴让小学生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中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漂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谭老师教的一首带点朝鲜族味道的歌我现在还能记得——
“长白山密林里,清晨的太阳升起。牛羊成群穿过森林,奔向那辽阔的草地。啊,我美丽的祖国江山咿哟;啊,心爱的故乡延边咿哟。
长白山山顶上,金色的晚霞映夕阳。群群山鸟穿过彩云,向着窝儿急忙飞翔。啊,我美丽的祖国江山咿哟;啊,心爱的故乡延边咿哟。
长白山山脚下,海兰江的流水清又清。各族人民尽情歌唱,歌唱领袖毛泽东。啊,我美丽的祖国江山咿哟;啊,心爱的故乡延边咿哟。”
优美的曲子,自然流畅而美丽的歌词,再加上他陶醉其中的神态,真是将我们带进了长白山,让我们热爱祖国,热爱领袖。
下面一支一唱三叹的蒙族歌子,则让我们对人民英雄崇敬不已:
“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族人民的土地。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族人民的土地。”
谭老师教的歌我却能记一辈子,他那胖胖的笑容不时在我眼前浮现!他后来不知被调动到哪儿去做什么了,也许已经作古?但他的形象,他的教学内容,却总是在我——他的学生心里活蹦欢跳着。
小学的校长周继全偶尔兼教语文,我至今还记得他在课余时讲解的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他的感情很投入,就象自己就是李白,在鲜花盛开,柳絮漫天飞扬的黄鹤楼下,极目远望着老友逐渐远去的帆影,远了,又远了,终于,模糊的白点消失了,可周老师还是站在江边,看着滚滚滔滔的江水,向东奔流……课堂上静悄悄的,同学们被他带进了他依依不舍地送别孟浩然的情境,带进了他充满惆怅的心境。我在自学“五笔”时,就不由自主地以这首七绝为起点,在键盘上敲打了无数遍。
后来,读初中高中大学,碰到的好老师也很多。中文系的丁昌明老师,在我写了一页的作业后面,竟写了三页批语,欣喜地肯定优点,诚恳地批评不足,言语中寄托着对年轻人的殷切希望。他讲课,很冷静很理智,条分缕析,手掌总是爱从胸口平伸出去, 以示强调。可惜,他竟英年早去!谢咏梅老师、陈瑾老师经常到学生宿舍,跟我们谈心,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那么平易近人。何金松老师“文革”期间领着我和巴钦锡同学(现任漯河市招生办主任)编《毛泽东著作成语典故》、《鲁迅语录》,师生三人,成天埋藏在一堆堆原著和大城墙砖般厚的工具书、参考书之间,他总是寻样全神贯注,字字推敲,我跟“老巴”都很会调皮,故意跟他歪争,经常激怒他,他也常常发脾气。这时,“老巴”总是皱起浓黑的下垂的眉毛,眯起眼睛,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我则装出还要据理力争的样子,逗他发火。脾气发过之后,大家又言归于好,继续抄写卡片,写解说。有时,他碰到我们写得较好的解说,忍不住拍案叫绝:“你怎么想出来的?”他似乎没有把“老巴”和我当成学生,而是与他年龄相仿的同事、肝胆相照、切磋琢磨的好朋友。那个时段的文字工作的气氛,决无故意的贬低,也无毫无根据的肉麻吹捧,有的只是求实的探讨、争论,在碰撞中否定中,求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后来,这种珍贵的气氛,很少能感受到了。
…………
一个好的老师,确实是太伟大了。他的形象和生命,可以在学生心中多活几十年
教师节3
9月10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今年的主题是“为了农村的孩子”。这是一个让人联想到崇高与光荣、复兴与图腾的日子。每年的今时今日,媒体洋溢着祝福与赞美,舆论承载满尊重和感恩。教师的生存语境被集束性观照,教师的道德操行被神圣化标点。是的,这是一个值得被铭记和传扬的群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L?
柏林格说:1520年以来,全世界只有85个机构存活至今,其中50家是大学;哲学教授姚国华言:中国20世纪所有的骄傲,都归结到中国能够在最绝望的时候,有很少的一些中国人,他们居然能够办起几所大学或准大学,支撑起整个民族的文化。
“那么几家机构”、“那么一些人”……那些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丰盈的希望的“人”,我们真心关注过他们的快乐吗?2004年我们教师节的主题是“光荣的人民教师”,2005年是“爱与责任”,今年是“为了农村的孩子”。这已经是中国的第22个教师节了,当我们在节日对他们讲“光荣、责任、奉献”的时候,他们的人本主义快乐却成了一直被赊欠的帐单,我们应该还记得那项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80%的教师感觉压力大,10个教师3个倦怠工作,一半以上的教师有眼病和咽喉疾病……是的,那个教我们写名字、带我们识数字的老师,他不是道德工具教化机器啊,首先他是一个“人”,遗憾的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传统一直将教师角色的社会认同“神圣化、悲情化、妖魔化”着:所谓“天地君亲师”,教师在知识、智慧、人格上被抽象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接着我们用蜡烛、春蚕,眼泪、疾病给了教师群体悲情主义的文化匡定;于是老师的错误是动辄得咎的、是不可原谅的,一个人的过失都足以让整个群体蒙羞……在这样一种宏大的社会语境下,老师,你真的快乐吗?
祝福老师、感念师恩,就请首先还原教师的“人”的对等身份吧。快乐与尊重,不是非要以贫困、坚守、挣扎、超负荷为成本。在新近“取消教师终身制”的寓言里,我们一边以市场化、功利化、甚或官僚化的管理法则竭力把教师还原为市场“打工者”,另一方面又要以高尚化、美学化的道德法则要求他们在新课改的号角里抛开名次俗念关注学生的自由发展,那么教师的身份定位到底是什么?教师既要是学科专家,又要是心理医生,还要是道德楷模,但另一方面,他们“全面自由成长”的空间日益狭仄,“期望值”和“给予值”之间的落差成了现行的制度设计一直填不平的忧伤。
今天,是谁的节日?是每一位教师的节日。但在林立的表彰会和飞舞的镁光灯里,节日的基层意义似乎还停留在标语横幅上,或者仅是献出生命、牺牲健康、有突出贡献的小众教师的节日。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却甘愿在大山里送走一茬茬学生;他们可能一生都没能培育过北大清华生,却在民工子弟学校挥洒青春;他们可能买一件衣服都会犹豫半晌,却把微薄的薪水挤出来救济贫困生;他们也许还对环境、待遇发点小牢骚,对应试教育“愤青”过,却依然与中国教育生死与共荣辱共存——“他们”,也是最本色最可爱的人啊!
是的,每一个教师节都值得感恩,中国教育的风雨兼程,正是因着他们的青春与血汗才生机勃勃,才有热望和奔头。以什么样的方式纪念教师节,我们需要思考--深入而实在的思考,所以,请先赋予天下教师快乐的能力,再祝福他们快乐幸福
教师节4
尊敬的焦老师:
又到了桃红流丹的季节,又是李熟飘香的秋天,值此第2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把最衷心的祝愿与最诚挚的慰问以最深情的寄语送给您:辛苦了,亲爱的老师们!
你们推崇真诚与廉洁,因而你们的心灵永远那么坦荡而年轻;你们信奉付出与汗水,因而你们的收获永远那么殷实而厚重;你们播种希望与快乐,因而你们的笑容永远那么灿烂而迷人;你们打造现在与未来,因而你们的名字永远那么响亮而多情。
你们的辛勤奉献,换来了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的逐年攀升;你们的谆谆教导,激励着我900多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你们的含辛茹苦,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你们的敬岗爱业,推进了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感谢你们再接再厉,永攀高峰!
感谢你们笔尖耕耘桃李地,墨水浇开智慧花!
感谢你们在教育战线的最前沿,用青春和热血谱写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您的学生 小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zzw/21379.html
相关阅读:2019年浙江湖州中考满分作文赏析: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
中学生描写朋友的范例
初中优秀作文赏析:两个世界
安徽省2019年中考作文预测:命题作文
中学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