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水的构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初中化学水的构成是化学这一门科目的基础,要学好化学,首先就要学好水的构成这一章节。中国教育在线整理了初中化学水的构成这一单元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2O通电2H2↑+O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④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6、注意事项:

  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②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争养父亲;“氢二氧一”—V氢气:V氧气=2:1。描述体积比时要注意比例顺序。

  ③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水的合成—氢气燃烧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

  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知识解读】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O.0899g/L,其质量约是同体积的空气质量的2/29,是最轻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验纯”的方法: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②还原性:氢气夺取某些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等)中的氧元素,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3、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

  ②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③可以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易得且可以循环利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754988.html

相关阅读:初中化学?电木的来历
初中课外化学实验 检验含碘食盐成分中的碘
关于乐果的初中化学知识百科
瑞典
德国化学家?瓦拉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