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前的琴和
600
后的花瓶》一文,完成
15-17
题。
(10
分
)
①600
多前,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写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侨为琴》。
②
文章的大意是: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制作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后弹奏起来,声音宛如金玉,悦耳动听。他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主管礼乐的官府。乐官让最有名的乐师鉴定,乐师说:
“
这琴不古老。
”
官府不要,就把琴退还了回来。
③
回到家,工之侨让漆匠把琴身漆上残缺不全的花纹,让刻工在琴上雕刻上古代款式的图案,然后装进匣子埋进土里。一后,工之侨把琴挖了出来,抱着到了集市上卖。有个路过的大官看到了这琴,用
100
两黄金买下,献给了朝廷。乐官们传递着观赏,一个个赞不绝口:
“
这琴真是稀世珍宝啊!
”
④
琴还是那把琴,只不过做了些手脚,乐官就是非不辨了。
⑤600
多后的今天,工之侨的故事还在延续。
⑥
在某瓷都,陶瓷艺人制作了一些仿古花瓶对外出售。花瓶虽然制作精良,造型美观,但却很少有人问津。一个买家对陶瓷艺人说:
“
你这些玩意儿是仿品,不是古董,若是古董就值钱了。
”
⑦
听了买家的话,陶瓷艺人动起了心思。此后,他专门研究
“
做旧
”
,就是经过几道工序,把刚出炉的瓷器做得像几百甚至千之前的
“
古董
”
一样。结果,价格飙升,每件都卖到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不等。
⑧
前后不同的是,
600
前的工之侨,面对乐官的是非不辨,他选择了悲愤离去,隐入山林,不知所终;
600
后的那个陶瓷艺人仍然乐此不疲,制假造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土里埋的,海底沉的,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⑨
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伪。把假的当成真的,那就可悲了。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借用工之侨的话说:
“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
这话的寓意值得人们深思。
(
摘自《世界周报》
7
月
)
15.
概括文章,说说
“600
前的琴和
600
后的花瓶
”
分别指什么?
(4
分
)
16.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
分
)
17.
阅读下列一则简讯后,学生贾铭结合选文并利用简讯中的信息给喜欢在淘宝网大量购物的妈妈写了一个留言条,婉转劝勉她理性网购,请你补全。
(4
分
)
京华时报讯
国家工商总局昨天公布
下半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此次监测共完成
92
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
54
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
58.7%
。监测结果显示,手机行业正品率仅为
28.57%
;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
37.25%
。
留言条
①
:
今天我读到《京华时报》上报道
②
,而且我在阅读中还读到这样一句话
③
。妈妈,请您在网上购物的时候还要擦亮眼睛,理性购物。
④
2015
3
月
23
日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5. 600
前的琴:工之侨制作的以示清高的仿古琴
(2
分
)
600
后的花瓶:陶瓷艺人做的牟取暴利的仿古花瓶
(2
分
)(
仅答
“
仿古琴
”
给
1
分
,
“
仿古花瓶
”
给
1
分
)
16.
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
若回答
“
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伪。
”
给
1
分
)
17. ①
妈妈
(1
分
)②
网购商品抽检正品不足六成,淘宝网最低
(1
分
)③
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伪。
(1
分,用自己的话概括到位也可以
)④
贾铭
(
或
“
儿子
”“
您的儿子
”
亦可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90373.html
相关阅读:阅读鲁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朋友四型 阅读答案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阅读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阅读答案
阅读议论文《要有点人情味》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