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丘生
①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省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
1
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
1
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
20
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选自
第
1
期《大科学》)
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
3
分)
16.
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
4
分)
17.
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3
分)
18.
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
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
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
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
1
兆赫。
D.
频率为
1
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15.
【命题立意】
本题是对概括内容要点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
解答这题,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对象,明确对象的主要特征,快速从文中获取这些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述出来,最后根据提干要求精简语言。就本题而言,文章主要讲了
红潮的“大量水生植物窒息死亡”“人接触红潮会感染致病”两大危害。
【标准答案】
①大量水生植物窒息死亡。②人接触红潮会感染致病。
16.
【命题立意】
本题是对说明顺序判断和作用理解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
解答这题,要清楚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及其作用,在说明文中,常见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本文就使用的是逻辑顺序。
【标准答案】
逻辑顺序。本文按照这种顺序依次说明了击退红潮的原因、方法及科学原理,用超声波消除红潮的优势不足。由因到果,由表及里,条理清晰。
17.
【命题立意】
本题是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和作用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
解答这题,要清楚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在说明文中,常见的方法有:
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
10
种。其中,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第
③段
拿藻类同
“救生圈”相比,
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标准答案】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藻类依靠气泡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18.
【命题立意】
本题是对说明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
A
项说法太绝对,原文“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
C
项这个共振率是项圈藻浮力细胞的不是全部藻类的;
D
项“不会起作用”表述不正确。
【标准答案】
B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48416.html
相关阅读:请到天涯海角来 阅读答案
《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阅读答案
《关于“禁限燃放爆竹烟花”的主题阅读(11分)》阅读答案
《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阅读答案
《海洋与生命》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