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知识点:昭君出塞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和亲:
西汉初年,由于战争破坏,经济亟待复苏,政权尚未巩固,无力与匈奴作战。汉高祖只好采纳“和亲”的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贡品,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但是和亲政策不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

昭君出塞:
随着匈奴贵族的军事实力削弱,其统治阶级发生内讧,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部呼韩邪单于在汉朝帮助下重新统一匈奴。汉元帝以宫人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

对比汉初“和亲”政策与昭君出塞并且得出的启示:


如何评价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后,结束了匈奴与汉朝的百年对抗,北方边境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而且昭君的子孙后代也为匈奴与汉朝的友好关系作出了极大贡献;并且昭君出塞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名族的民族融合。

昭君出塞:



另一种对昭君出塞的评价:
从女权角度出发,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女性地位非常低下,无条件受到男性的支配。在古代,很多女性无法追求真正的婚姻幸福,往往只是男权社会中权力和欲望的牺牲品。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跨越沙漠,同匈奴的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凯旋而归。



汉对匈奴战争的意义:
1、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残杀掠夺,保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使北方边境进一步开发,便利了汉与西域的交通。



汉武帝对匈奴的三次反击战:














公元前127年匈奴南进,汉派将军卫青击匈奴汉收复河南地
公元前121年汉派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年匈奴南进,杀掠无度。汉以卫青、霍去病出征汉破匈奴大军,匈奴北迁到漠北


正确认识匈奴和汉朝之间时战时和的民族关系:
匈奴与汉朝的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它们之间的战争属于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与被侵略之分。“侵略”一词只适合于国家和国家间的战争。西汉前期匈奴贵族经常南下骚扰西汉北部边郡,掠夺财产,抢夺杀害汉族人民,因此,西汉对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鸣镝骑射: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的军令制度。冒顿乃作鸣镝,鸣为响声,镝为箭头,鸣镝就是响箭,它射出时箭头能发出响声。鸣镝所射而不跟随他射箭的人,都被处死了。冒顿单于用鸣镝确立了绝对军事的指挥权,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且设立了国家机构,成立了奴隶制的军事政权。



秦汉时期和匈奴的关系:
1、秦朝时,派将军蒙恬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收复河套地区。
2、汉高祖刘邦于匈奴交战,被围于白登山七天七夜,以后汉朝被迫实行“和亲政策”。
3、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使匈奴军事实力大大削弱,已经无力南下。
4、汉元帝时,将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此后北部边境安定半个世纪。
5、东汉时,派窦固窦宪两次出击匈奴,匈奴开始西迁,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王朝北部边界的威胁。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1年,匈奴进攻晋阳,汉高祖问询,亲率30万大军迎战,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和主力部队完全断绝联系。后来陈平用计,向单于阏氏行贿,才得以脱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32123.html

相关阅读:九年级历史知识点集锦(下)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主要政治制度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赤壁之战
古代罗马-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能训练之选择题及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