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鲁迅自传》导读练习及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记叙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一、课文导读 ㈠作家作品 ㈡要点提示 1 、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浙江( ) 亲戚( ) 乞食( ) 彷徨( ) 学籍( ) 筹办( ) 皖 ( ) 2 、内容结构 本文共四段,按内容侧重 一、课文导读
㈠作家作品
㈡要点提示
1
、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浙江(  )
亲戚(  )
乞食(  )  彷徨(  )
学籍(  )
筹办(  )   皖 (  )
2
、内容结构
本文共四段,按内容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
~3
)写个人生活、求学、工作的经历。
第二部分(4
)写创作和著述情况。
3
、写作特点
(1
)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作者仅用千字左右,便将自己近50
生平,包括家庭、求学、工作与创作的情况尽收笔下,语言高度概括。例如,作者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本是很复杂的,需要很多的笔墨,然而作者只用一段文字就把复杂的思想变化过程叙述清楚了。由此不难看出,本文的容量很大,这也反映出作者具有非凡的驾驭语言的功力。
(2
)线索分明,层次清晰
本文从整体上看,用的是顺叙写法,即以时间为序自述生平,重点叙述了个人经历中的主要内容,线索非常清楚。
(3
)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本文共四段,内容各有侧重,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从内容上看,第1
段写在故乡时的少生活;第2
段写青时代离乡在外求学的情况;第3
段写回国之后的工作情况;第4
段写在文学创作上的成果,衔接紧密。
从结构上看,首段结句写要离乡“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次段写“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段末写“我便回到中国来”;三段首句是“我一回国……”,段末是“一直住在上海”;尾段写自己的创作和著述情况。段与段之间自然勾连,过渡巧妙。
4
、重点探究
(1

理解下列重点语句.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这段话,鲁迅用极简洁的文字交待了自己少时代的家庭变故,避难寄人篱下以及艰难求学的历程。这段看似客观平淡的叙述中,包含着少时代无尽的辛酸和苦涩,更流露出强烈的自尊感和反叛意识。
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这一段话,鲁迅用高度概括而简练的文字,把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两次重大选择很朴实地展示给读者,言简意丰,蕴藉深刻。
(2).试将作者大半生的主要经历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
(3)课后题第二题。本题旨在引导大家结合《<
呐喊>
自序》,深入剖析本文第二段的内容。
鲁迅的第一次人生转折是:家庭由小康坠入穷困,18
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不收学费的水师学堂,半后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作者考入水师学堂,表明作者思想进步,因为在守旧的人们看来,水师学堂是走投无路的人才去上的学堂,没有出息;“大约过了半”,“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由此可见作者当时想走的是实业救国道路。
鲁迅的第二次人生转折是:矿路学堂毕业后被派往日本留学,并决意学医。改变自己熟悉的专业是要反复考虑的,但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民族的振兴,他毅然选择了学医,选择了医学救国的道路。
鲁迅的第三次人生转折是: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后,决定弃医从文。这次人生转折决定了他的后半生。“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看到一部反映日俄战争的时事影片,影片上日军屠杀中国人,竟有一些中国人在一旁围观,争看“热闹”。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作者的心,使作者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决心弃医从文,“我以我血荐轩辕”。作者说:“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所以,鲁迅开始学习文学,走文学救国道路。
纵观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他所学专业几经变化,然而救国救民的爱国心始终不渝,从未动摇过。
(4
)课后题第三题。本题旨在引导大家通过比较,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
《老舍自传》文言味较浓,《鲁迅自传》系流畅的白话文。
《老舍自传》中大量运用了骄偶句,《鲁迅自传》则用的错落不齐的散文句。
《老舍自传》语言诙谐;《鲁迅自传》语言庄重。
(5
)课后题第四题。本题旨在引导大家进一步深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
.不能。“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用在这里不符合文意。“变故”指的是意外发生的事故或灾难;用在这里非常确切,它写出了“我”家由“并不很愁生计”忽而变成“几乎什么也没有了”的遭遇
2
.不能。“居住”指较长时期地住在一个地方,而文中“我”只是暂时居住在一个亲戚家里。“寄住”中的“寄”字又有依附别人或依附别的地方的意思,用在这里,与文后“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互相印证。
二、语段阅读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教员,第二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去做教务长,第三又走出,没有地方可以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介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煌国文讲师。到一九二六,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学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
、简要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

2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教员,第二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去做教务长,第三又走出,没有地方可以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想一想加点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到一九二六,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这本是一件大事,作者为什么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

4
、请分别说说文中两个“不好”的不同含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27135.html

相关阅读:《小溪》阅读答案
变 阅读答案(龙东地区)
别把植物带回国阅读答案
生命之韧 阅读答案
《通往良知的唯一道路》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