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
.理解本文描写景物的角度。
3
.理解“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的内涵。
4
.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2
.夜宿僧寺听泉而生的感悟,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课前预习:
1
.注音:
肇(
)庆
泠泠淙淙(
)(
)一泓(
)
佯
作(
)楹(
)联
童稚(
)
怅惘
(
嬉
戏(
)
迥
(
)然相异 万籁(
)俱寂
释迦(
)牟尼
污垢(
)遐(
)想
汩汩(
)生意盎(
)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它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前人为此写过很多的游记,本文当代散文家谢大光来写,却写的与众不同。
2
.作者简介:谢大光,当代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集有:散文集《落花》报告文学集合《天鹅之歌》等。
二.课文分析
1
.朗读课文,思考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听泉
作者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2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以空间转移顺序为主,以时间先后顺序为辅来组织材料的。
寒翠楼---
补山亭---
庆云寺
(黄昏----
晚饭后----
夜间)
2
.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第一段:最后几句“过了寒翠楼……已入山中”
雾中观山,总会有点迷惘,但泠淙明朗的泉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使得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段:写泉水的踪影和流向,泉水之多:“不止一脉,前后左右……无处不鸣
写出泉水娇态特点:半含半露,于近故远并让作者联想到自己的爱女,由爱女而爱泉,萌生爱意。
第三段:“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从形和声两方面写泉的可爱。
第四段:一路浓阴一路泉,因为有了犬,才灵动鲜活了山林;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第八段;重点写泉声。
3
.分别概括出4
—7
段的段意。这几段是否偏离了文章“听泉”的中心。
4
.重点研习第八段。
(1
)
用简短语句概括这段的内容。
深夜听泉,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
(2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这句话你认为哪个词用的传神?为什么?
浸
传神地写出了泉水的清泠之声与月光的胶结之美交融在一起的情形。
(3
)“那柔蔓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飞瀑落下深潭”作者听出的许多层次的泉声的句子,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找出本体和体喻,分析一个分句的特点。
比喻
先说喻体,再说本体,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先听声音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出的具体环境。通过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山泉的温柔美和雄壮美。
(4
)仿句:那柔蔓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5
)作者听泉听出什么人生感悟?揣摩作者在泉水声中是如何想像的?(课后练习二)
(6
)“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什么?指大自然的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
(7
)试着给这段分为撒层并用两个字概括层意。
(8
)为什么说“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
是鼎湖山的泉水,滋润了葱茏的树木,给了鼎湖山以生命的活力;是鼎湖山的泉水,孕育了鼎湖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之成为著名的佛教福地;是鼎湖山的泉水,让人感受到生命演进的旋律,是鼎湖山的泉水,让人有一种心灵洗涤的感悟。
五.作者为什么要用“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作为结尾?
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鼎湖山未来的祝愿,发出了内心深处对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意识的呼唤。文章如此结尾,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课堂小结:
本文描述了作者雨后游鼎湖山,夜宿寺旁客房听泉的一段经历。极力描写湖泉水之美,讴歌了祖国的大自然的壮美,揭示了从泉水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16278.html
相关阅读:《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
《芦花荡》的“诗性美”
《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