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考说明文《迷雾探踪》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说明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迷雾探踪 杨关庆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 1 千米,气象上把这种天气 迷雾探踪

杨关庆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
千米,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称为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
千米的雾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
米以下的雾称为浓雾。

大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的时候,大家肯定能看到锅上方总是有雾气产生,大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多,反之愈少。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但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飞机不能起飞和降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河面、湖面和海面上航行的船舶等,都因雾天能见度差导致交通事故增多。另外,雾对农业生产也有危害,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少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
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含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几十倍。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既然大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大雾呢?

针对大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雾可以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C
的暖雾和低于0°C
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如机场跑道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气在凝结核上凝结长成大水滴。三、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
12
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散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过现场勘查,在第一次作业20
分钟后,距离作业下风方1.2
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后有小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到20
米增加到300
米。
(
选文有改动)
6
.请根据文意,用一句话给“
雾”
下定义。(3
分)

雾是一种                                       

的天气现象。
7
.请认真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思路。(2
分)
———→ ———→ ———→
8
.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
分)


9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其中两种方法的作用。(5
分)

说明方法:

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
6
.(
3
分)雾失一种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使能见度水平距离小于
1
千米的天气现象。

评分标准:答案包括

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
”“
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
使能见度水平距离小于
1
千米

三个信息点,每答对一点得
1
分。
7
.(
2
分)

什么是雾
—→
大雾成因
—→
大雾危害
—→
人工消雾方法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8
.(
3
分)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扰动混合法。

吸湿法。

评分标准:第一问三种方法提取全面准确得
1
分,缺任何一种不给分;第二问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准确即可得
2
分。
9
.(
5
分)

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

举例分析: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准确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特点。

运用分类别的方法将雾分为暖雾和过冷雾,然后分类说明,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举陕西消雾作业的实例,具体说明人工消雾法的可操作性。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人工消雾的实际效果。

评分标准:第一问能答出三种说明方法即可得
1
分。第二问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每举例分析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得
2
分,共
4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373228.html

相关阅读:《关于“禁限燃放爆竹烟花”的主题阅读(11分)》阅读答案
请到天涯海角来 阅读答案
《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阅读答案
《海洋与生命》阅读练习及答案
《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