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与情境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弹性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种教学要求创设鼓励学习者积极地建构有趣的、真实的情境。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有关抛锚式教学的理论研究的介绍的文章比较多,也很精辟,但有关抛锚式教学具体的操作介绍比较少,本文不具体介绍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只想谈谈抛锚式教学的“锚”怎么抛,以期待引出更多的抛锚式教学实例。
那么抛锚式教学是的“锚”怎么抛呢?笔者人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抛认知冲突式“锚”
认知冲突是指在智能发展过程中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符时,在心理上产生的冲突现象。认知冲突的结果,导致个人原有概念的改变。认知冲突在教学中时时出现,这样,我们就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讨。
如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上课时给每组学生二节旧干电池,一个2.5V的小灯泡,一个学生电压表,一个电流表,请同学们把小灯泡串联在两节电池上,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现象:小灯泡几乎不亮,或发光很微弱,这时叫学生取走小灯泡,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发现接近3伏,学生知道两节干电池3伏电压,小灯泡才2.5伏,应该很亮的,用电压表测量也的确如此,为什么会出现小灯泡发光微弱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灯泡亮度很暗的呢?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探究热情陡然大增,产生强烈的要想知道原因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探究其根源,抛出这节课的“锚”,然后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式的“锚”去努力寻找原因;也可以这样来抛出这节课的“锚”,教师出示一节很旧的电池,但外表看上去还是较新的,一个演示电流表,问:能不能用这个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池上去测电池的电流呢?学生都认为不能,这在初中是绝对禁止的,是短路现象,这时教师将电流表接在电池上,学生惊奇地发现电流表不但没烧坏,读数还比较小,是什么原因导致电流表可以接在电池上的呢?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要想知道理由的欲望,为本节的探究抛下了锚。
又如压强的教学,出示一个比较大吹有一定气体的气球,一块上面有很多钉子尖的木板。问用这个木板上的钉子去和气球挤压,气球会怎样?学生一致认为气球会破裂,老师马上演示,结果气球没有破,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压强的教学抛下了锚。学生围绕这个锚展开这节课的探究学习。
再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锚:在两个固定的位置上系上一根细线,几乎相平,然后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发现细线从中断了,说明这两根线没有承受住这个钩码,问用一根这样的细线能提起这个钩码吗?学生猜想不能,然后教师用同样的一根细线提,学生意外发现把这个钩码提起了。学生就会想,为什么两根细线吊不动的一根细线就吊起了?力的合成的分力大于合力的“锚”就抛出了。学生围绕这个“锚”来学习力的合成。
二、抛陷阱式的“锚”
陷阱原指表面覆盖伪装的坑穴,比喻害人的圈套。陷阱式的锚指教学中故意设置一个陷阱,让学生去跳,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一个与原来经验相矛盾的结论。错误是改进建构的契机。让学生先错一下,通过诱陷诱出各种谬误,并给予纠正的一种教学的方法,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高中电阻的测量,先引入初中测量电阻的方法和原理,请同学们画出电路,有两个接法,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问:推测一下用这两个电路测量同一电阻,结果的什么差异?学生一般认为没有,老师也暂时认可,然后用桌上给出的仪器做一做,有一个1欧的电阻和1千欧的电阻,可调直流电源,一个3伏的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10毫安的电流表,一个滑动变阻器,用两种电路各测一次,看看情况怎样?学生做后表示惊讶,相差很大,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相差这么大?陷阱式的“锚”就这样抛出了,然后学生围绕这个“锚”找原因,最后引入内接法和外接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使学生理解了它们的区别。
三、抛原型毛坯式的“锚”
毛坯是指材料经过初步加工,初具有基本形状,还要进一步加工的半成品。这里借用在教学上,指把一些器材的初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验用它可以定性研究一些现象,但不能定量,要定量研究还要进一步改进的教学思想。
比如温度计的教学,先介绍温度的定义,然后引入问题,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温度?学生思考……现在能不能用桌上的小瓶(内有一定量的有色水)和一个小玻璃管(带塞子)比较桌上两杯水的温度,试试看?抛出这节课的“锚”。(用这个小瓶)能不能比较?学生动手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能不能比较呢?能,这是温度计的原型,只要把玻璃管插入小瓶,再把小瓶放入液体中就能比较。为什么能够比较?液体的热胀冷缩。评介交流,刚才的这个有什么缺陷?怎么改进?粗糙不精确,怎么办?刻刻度,怎么刻?介绍温标的刻度方法,体积大?不方便。怎么办?缩小,这时出示真实的温度计给学生看。介绍实际温度计,介绍实际温度计的原理,刻度方法使用规则等,水到渠成地学习温度计。
又比如弹簧测力计的教学,也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个橡皮筋?问能不能用它来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重力?学生试试,抛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的毛坯,然后围绕这个“锚”展开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刻度等的探究学习。这种毛坯式教学,通过学生学习和不断的评价、交流,在评价交流中逼近真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抛问题引领式的“锚”
问题引领就是通过一个一个呈递进关系的具体问题,将学生引导学习的目标上来的一种探究式教学。如回旋加速器的教学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怎样使带电粒子加速到109eV以上?学生思考用学过的电场或磁场的知识,用磁场行不行?不行,不行就用电场,学生提出用电场一次加速,问行不行?原理上可行,但技术上是不行的,因为这样的电场可以把空间击穿,引导提问题,学生提出采用多次直线加速,行不行?有什么不足?这是可行的,但多次加速会使空间范围很大,能不能把空间缩小一些呢?学生思考后提出可以用磁场,因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通过磁场的偏转可以缩小空间,怎样实现这一目的?电场和磁场结合,怎样结合?这样通过一个个问题引领式的“锚”,把学生引导到知识目标上来,学生围绕这个“锚”来学习回旋加速器。
抛锚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你怎样抛出这个“锚”,锚抛得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主观能动性就强,学习的效果也最佳,这个“锚”要抛到点子上,要抛到要害上。我们教师要做好这个工作,尽可能设计好教学中的锚,使学生紧紧围绕这个“锚”进行探究学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342868.html
相关阅读: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复习之机械运动
2012初中物理外力作用总复习
初中物理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知识点:电能的概念
初中物理乐音三要素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