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知识点:第三次科技革命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通常也是指计算机时代或者数字时代。它是指在现时代,个人都有能力去自由传递信息,以及实时获取信息的这种特征,这在过去是很难或者不可能做到的。它和数字时代以及数字革命的概念有关。它是从工业化派生的的工业化革命的这种传统工业经济转变为以信息管理为主的知识经济,亦即信息化社会。

原子能科技:

原子能又称“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如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在医疗卫生、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也是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太阳能、风能等高新技术。
1、特点: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各领域之间的技术相互融合,同时产生多个边缘学科。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影响:
(1)社会生产力发生飞跃。
(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加。
(3)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同时造成一些环境污染。
(4)社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趋势促使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和劳动者素质水平提高。
(5)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现在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实力,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第一台电脑埃尼阿克:


广州大亚湾核电站外景:


原子弹爆炸瞬间:


神舟号飞船: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草原上。迄今为止,神舟飞船共发射10次,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神舟5号),王亚平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神舟10号)。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顽固派以大学生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派实力相对较强,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
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总理衙门: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忻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忻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瓦特与蒸汽机

瓦特:
詹姆斯?瓦特(1736-1819)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这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称为瓦特,常用符号“W ”表示。瓦特是国际单位制中间的功率和辐射通量的计量单位,常用符号“W ”表示。

蒸汽机:

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现了蒸汽机,即纽科门蒸汽机,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所在。从1765年到1790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3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蒸汽机的发明产生的影响:
1.极大的促进了工业生产发展,大工业生产;
2.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瓦特设计的改良蒸汽机: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机械化:
机械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运用电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或操纵机械设备以代替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的措施或手段。利用机械设备但仍以人力或畜力推动而进行生产的,称为“半机械化”。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体力劳动的重要途径。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
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
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
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1、经济层面:
(1)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产业布局发生变化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等兴起;
(4)生产管理制度发生变化;
(5)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政治层面:
(1)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2)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3)各大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对外扩张,瓜分世界殖民地;
(4)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
3、社会层面:
(1)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
(2)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现代化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中国近代科技获得一定的成就。

福特T型汽车生产流水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268864.html

相关阅读: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主要政治制度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赤壁之战
古代罗马-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能训练之选择题及答案一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集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