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窗》阅读答案: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说窗》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1“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ou,窗子),在屋曰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2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3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4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圆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5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阅读题:
1.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2分)
2.请对第3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2分)
3.第4段中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一种,结合具体句子说明其作用。(3分)
4.作者说“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请以“漏窗”或“空窗”为例简要说明。(2分)
5.第5段中,加点词“生命窗”指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远古时代的窗有门的功能,可出入 2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3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4在园林中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答出一点1分。共2分)
2.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特征(答出“生动形象”1分,答出说明的具体内容1分。共2分)
3.分类别 例:把“窗在园林中的妙用”分为“漏窗”和“空窗”两种分别加以说明,条理清楚 2引用 例:引用李渔的话,突出了空窗的“妙用”。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打比方 例:“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生动形象 4作诠释 例:“开在园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对漏窗的别名、采用的材料进一步解释说明 5举例子 例:用“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来具体说明漏窗的“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的特点 6下定义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了空窗的特征,给人明确的认识(写出一种说明方法1分,举出相应的例句1分,答出这种方法的作用1分。共3分)
4.示例:1漏窗: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 2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 3空窗: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答出一个例句即可。2分)
5.“生命窗”指的是设计活泼、造型丰富、流露出真性情的窗 2具有审美功能而不只是实用功能的窗 3会说话的、有表情的、能流露出人情味的窗 4有诗意的窗(答出一点即可。2分)
《说窗》阅读答案,由整理,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90700.html
相关阅读:《溃散的黑暗》阅读答案
《论沉思》阅读答案
《溪水和石头》阅读答案
《打印出个世界》阅读答案
《锁匠的徒弟》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