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探析初中溶液教学中抽象概念的形象化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基本概念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化学基本概念大多都是抽象概念,而初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却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抽象的化学基本概念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文章从生活实际、实验探究、数据图表等三个角度探讨溶液基本概念的形象化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溶液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得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分散体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初中化学所接触的化学变化(特别是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所以溶液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溶液教学涉及电离、溶解、溶质、溶剂、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的教学,它们大多都是很抽象的化学概念。而初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却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抽象的化学基本概念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机械记忆成为学生学习这些基本概念的主要方式,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降低、两极分化严重。

如何将抽象的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更为形象化,这是初中化学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方向。

笔者从生活实例、实验探究、数据图表等几个角度,谈谈从形象材料入手引入溶液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以此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溶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就有许多相关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其学习溶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例如,“溶液的组成”教学中,对于溶质和溶剂的知识,上教版教材描述“我们已经知道,蔗糖水溶液是蔗糖和水的混合物,酒精的水溶液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所有的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在这样的信息里,学生对于溶质和溶剂的理解是很不全面的。

由于溶液在生活中很常见,并且在上册教材中也涉及了多种溶液,关于溶质和溶剂的教学可以从生活实例及已知知识入手进行解析。

首先,给出一系列溶液(食盐溶液,酒精溶液,稀盐酸,碘酒,石灰水,食盐和蔗糖放于同一杯水中,雪碧),请学生判断在这些溶液中是“谁溶解了谁”(在介绍雪碧的时候可以带一瓶雪碧,让学生观察标签以了解其成分)。这些溶液有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些是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非常熟练地回答出来。同时,他们也很容易发现“所有溶液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另一个是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就掌握了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其次,由于上述实例涉及了固、液、气三种状态溶质的溶液、一种和多种溶质的溶液、分别以水和酒精为溶剂的溶液,在回答完上述问题后,只要老师稍微提示“从溶质、溶剂的状态、种类上分析”,学生很容易自行总结出“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是液体”“同一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一般不指明是水作溶剂,此外,酒精、汽油也常用作溶剂”“同一溶液中,固体或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等结论。

再次,给出以下实例,让学生根据上述知识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通过对比马上就能得出结论“同一溶液中,有多种液体时,量多的为溶剂”。

最后,请学生判断“75%的医用酒精”中的溶质和溶剂。由于上面的铺垫,学生会在“水是溶质还是溶剂”的疑问中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因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溶液中只要有水存在,就是水作溶剂”。在这样的思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供实例,学生通过对比、辨析形象材料,自行得出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融入形象的实例中,学生对学习材料感觉熟悉亲切,参与感强,对学习新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选择和利用典型实验引入化学概念,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能给学生以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是教授化学概念的重要方式。

“溶液”一章中有许多基本概念的教学可以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方式或通过设计实验方案的方式引入,使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实验现象,为科学概念的形成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终得出概念。

例如,溶解度概念的给出主要是为了便于判断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它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两种物质溶解性的强弱出发,从而得出溶解度的概念。

在讲授新概念之前,教师可以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性谁更强”,在经过学生讨论后,总结出以下三种方案,请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给出结论。

在这样的结论出来以后,很多学生都纷纷提出质疑,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利导,请学生分析以上的比较方法有什么不严密的地方。通过分析发现,方案一中取用的溶剂的量不同,方案二中温度不同,方案三中两种物质溶解的量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无法比较出两种物质溶解能力的强弱。由此学生立即就能总结“要比较两种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强弱,必须要满足溶剂的量相同、温度相同、达到饱和状态三个重要条件”,将这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就是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通过实验进行教学,将溶解度概念中的要素“温度”、“溶剂的量”、“饱和状态”等抽象文字转化为对比实验中的变量,加强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中各要素的理解,使得整个溶解度概念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利用实验引入化学概念,除了能够将抽象概念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以外,还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对比论证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灵活运用数据图表,使学生获得对基本概念的感性知识

溶液教学中涉及很多数据类概念,例如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等等。为了将数据类概念变得更形象、让学生更易理解,在教学时可以使用数据图形等形象材料。

例如,在“溶液浓度的表示”教学中,上教版教材采用如下数据进行对比,直接引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有些学生会疑惑“为什么一定要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浓度”。

如果将上述数据转化为数据图表辅助教学,从图表1发现仅比较溶质或溶剂的质量无法判断浓度的大小,从图表2发现比较两种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关系则很容易判断出溶液浓度的大小。通过数据图表这样形象的材料,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为什么初中阶段我们要使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浓度。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阶段,很多知识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的范畴,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初中化学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基本概念的形象化教学非但能够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阅读文字材料、观察图片信息、实验探究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2002

[2]王祖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师教学指导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127189.html

相关阅读:德国化学家?瓦拉赫
瑞典
初中课外化学实验 检验含碘食盐成分中的碘
初中化学?电木的来历
关于乐果的初中化学知识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