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枕边(zhěn) 撒谷(sǎ) 怪哉(zāi) 宿儒(xū)
B.喉咙(hóu) 鼎沸(fèn) 蚂蚁(yì) 淋漓(lí)
C.哽咽(gěng) 喧闹(xuān) 稍微(shāo) 郝叟(shǒu)
D.膝头(xī) 督学(dū) 干脆(cuì) 精髓(su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坦荡 哽住 九曲连环 艰难险阻
B.栅栏 仰慕 拔山涉水 历尽沧桑
C.肃静 阻抑 一泄千丈 万丈狂澜
D.懒惰 挨啄 淋漓尽致 高忱无忧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五一”那天大润发超市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C.桂林山水甲天下,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让人流连忘返。
D.各种各样的学习辅导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基础,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B.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到来。
C.这种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D.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没有 废墟就无所谓昨天,________。废墟是课本,_______;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今天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_________。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①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③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 ⑤因此废墟是手段
②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 ④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 ⑥因此营造是手段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名族,《黄河颂》是其第二乐章。
B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表达被军事侵占后人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C.《木兰诗》选自唐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D.议论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作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句)(3分)
①万里赴戎机, 。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 。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 ④ ,影入平羌江水流。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个小题。(4分)
利用电脑网络,人们可以进行经贸洽谈。发布产品信息,进行异地购物、大容量通信,与朋友聊天,资料查阅。但也有人利用电脑网络具备的多媒体功能,传播不健康的图文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网上冲浪也极易使青少年上瘾,影响学业;另外,电脑网络也容易遭到“病毒”“黑客”的袭击,从而暴露政治、经济、军事机密,造成工作系统的瘫痪。
(1) 这段文字在标点的使用、语言结构、用语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3分)
材料一:据《川东周末》报道:依偎八旬老人被子女遗弃在广安一卫生院,无人照料。其实老人有四个子女。卫生院多次与老人的子女联系,希望他们承担照料老人的义务,但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说:“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老人。”
材料二:一位同学在班上乐于助人,积极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却不料招来一些同学“出风头”的讥讽,让其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学生,面对上面材料一中老人的子女和材料二中那位学生,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写出你要说的话。(注意说话对象,语言得体,易于对方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个人的精神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现在请你仿照示例,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2分)
示例:书名《西游记》推荐理由:故事曲折有趣,人物各有特点。
我推荐的书: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14分)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 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1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一个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3分)
12、文中划线句子是一个排比句,说说它的作用。(3分)
1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4分)
14、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们江浙一带也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你能说出你所在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吗 ?简单的介绍一下你所在地区的地方文化。(4分)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8题。 (16分)
夜深了,花睡了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 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 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 ,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回到家里,把那孤零零的三五朵百合放在水瓶里,我好像看见了丈夫的苦心。他何尝不想买上一大缸百合,可口袋里的钱不敢挥霍。毕竟,就算是一小束,也是他的爱情。
那一次,是我的浮浅和急躁伤害了他。之后我们再没提过这件事。四年后,我去给丈夫上坟,进了花店,我跟卖花的姑娘说:“这五桶满满的花,我全买下,别担心价钱。”
坐在满布鲜花的坟上,我盯住那一大片花色和黄土,眼睛干干的。
以后,凡是百合花上市的季节,我总是站在花摊前发呆。
一个清晨,我去了花市,买下了数百朵百合,在那间房中摆满了它们。在那清幽的夜晚,我打开家里所有的窗和门,坐在黑暗中,静静地让微风吹动那百合的气息。
那是丈夫逝去了七年之后。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了,看见它们, 我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丈夫弯腰从地上拾花的景象。没有泪,而我的胃,开始抽痛起来。
15、文章写了哪些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6、读下面的句子,联系前文,试揣摩此刻“丈夫 ”内心的复杂情感。(4分)
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17、“百合花”是整篇文章的一条线索,请你结合文意说说“百合花”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18、文章以“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了,看见它们,我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丈夫弯腰从地上拾花的景象。没有泪,而我的胃,开始抽痛起来。”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水仙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9、下列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各司一时 (时间) B. 欲购无资 (想要)
C. 请已之 (已经) D. 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回来)
20、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
C. 妇拍而呜之
D. 怒而触不周之山
21、用 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2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23、古诗鉴赏(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以下题目:
蝶恋花 出塞①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②。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①纳兰性德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②无定据:无定、无准。
(1)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2分)
(2)末句有什么作用?这首词包含了那些情感?(3分)
四、作文(40分)
一次班级表演,我发现自己竟拥有如此美妙的歌喉;一番书海徜徉,我发现思维驰骋原来是这样的自由;一回亲友送别,我发现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一轮朝阳出升,那片辉煌居然洒满我的心头;也可能,一场误会摩擦,我还发现自己并不那么高尚、理智、成熟……行走在这美丽而迷惘的青春路上,我们是否步履匆匆,来不及发现别样的自我?
请你以“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③不少于600字。
2014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萧山区9校6月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答案
1、D 2、A 3、C 4、A 5、D 6、A
7、略
8、(1)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资料查阅”改为“查阅资料”;“暴露”改为“泄露”。(2)电脑网络给人带来方便和困惑;电脑网络让人欢喜让人忧;电脑网络有利有弊等。
9、材料一:叔叔(阿姨),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也不希望你的子女将来这样对你吧?快把老人接回去,好好照顾吧!材料二:同学,知荣辱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你是我们的骄傲,有素质的人都为你喝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10、如:《昆虫记》推荐理由:《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它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11、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后生的形象鲜明的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12、用排比句能生动地写出了打腰鼓时的声响、阵势、风姿,读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使人从语势上也感到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 ,火烈。
13、“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是贫瘠的黄土地,闭塞的生活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14、如:所前的“茶果文化”义桥的“鱼浦文化”等。(意思对即可)
15、作者回忆了夫妻所度过的艰难岁月,重点写了丈夫为“我”买百合花,反遭自己责骂及丈夫死后上坟等事件,(2分)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深深的爱和追悔莫及的怀念之情。(2分)
16、一是为买百合花送给妻子,反遭妻子责骂感到委屈;(2分)二是为自己失业,不能让妻子过上幸福生活而感到愧疚。(2分)
17、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更是作者夫妇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象征。(4分)
18、触景生情,睹物思人。(2分)即由眼前所见引发回忆,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
19、B
20、BC
21、(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每小题2分)
22、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4分)
23、:(1)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西风、红叶等景物。(1分)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1分)(意思对即可)
(2)末句用景物描写终结全词,用“深山夕照”“深秋雨”两个意象拓展凄清悲凉的意境,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隽永。(1分)这首词包含了山河无定的兴亡之感,对“青冢黄昏”怜惜、悲悯之情,由“夕照”“秋雨”而生的萧索之感等。(2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279587.html
相关阅读:201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人教版)初一年级下册语文暑期作业
初一语文暑假园地答案
2014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复习题(人教版有答案)
七上语文《皇帝的新装》复习练习题(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