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初三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评试题及答案,分享给大家。
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NaCl B.CaCO3 C.H2O D.Mg(OH)2
解析:海水中的含水量是96.5%,所以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应该是水。
答案:C
2.粗盐提纯的步骤分为溶解、过滤、蒸发,三步中都用到的同一种仪器是( )
A.烧杯 B.玻璃棒 C.酒精灯 D.漏斗
解析:在粗盐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溶解;在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答案:B
3.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30 ℃时,在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45.8 g溶质
D.40 ℃时,将饱和KNO3溶液降温至20 ℃,一定有晶体析出
解析: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 g,在145.8 g饱和溶液中含有45.8 g溶质,所以C选项错误。
答案:C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多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随温度的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减小,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将浓硫酸加入水中,稀释会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得固体乙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而甲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A
5.下列图象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
A B C D
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向一定量氯化铵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t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晶体
解析:温度一定,溶解度一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t℃时,硝酸钾变为饱和溶液时,硝酸钾就不能再溶解了,所以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大了。
答案:C
6.将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为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25克水 B.加水使溶液变为100克
C.加10克硝酸钾 D.加入6.2克硝酸钾
解析:根据溶液质量分数的定义,蒸发掉25克水,溶质的质量不变但溶液的质量变成原来的一半,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成原来的2倍;或设加入溶质的质量为x,则(50 g10%+x)/(50 g+x)=0.2,x=6.2 g。
答案:AD
7.(2010湖南长沙中考,13) 25 ℃时向氯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仍为饱和溶液 D.溶液的质量不变
解析:饱和溶液中加入溶剂,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均改变。溶解度作为溶质的属性,不发生变化。
答案:A
8.(2010四川成都阶段教育中考,14)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不相同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b中含有少量a时,用溶解、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的溶质
解析:C项中,a溶液不一定比b溶液浓,但饱和溶液a溶液应该比b溶液浓。
答案:C
9.把25 ℃时的KNO3的饱和溶液加热到80 ℃(若无水分蒸发),这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虽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25 ℃上升到80 ℃时,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A
二、填空题(共64分)
10.(6分)小丽非常喜欢学习化学,并乐于活用化学知识。请你试着和小丽一起去体会活用化学知识的快乐:
(1)小丽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证实了分子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2)小丽注意到汽水在没有开盖以前几乎看不到气泡,但打开瓶盖之后却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丽经常帮妈妈洗碗,她每次都能很容易地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请你猜猜看,她可能在水中加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饭菜中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2)打开盖子,压强变小,溶解在汽水中的CO2跑出来了;(3)洗洁精可以乳化油脂。
答案:(1)不断运动
(2)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或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或与压强成正比)
(3)洗洁精(或纯碱,或碳酸氢钠等)
11.(4分)小明用热水配制了大半杯硝酸钾饱和溶液,用温度计测得溶液的温度约为60 ℃。此时他将一块较大的塑料块放入烧杯中,塑料块在液面上漂浮。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约为20 ℃),并注意观察现象。你猜小明观察到了哪两种现象,并用所学的理化知识予以解释。
(1)现象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析出晶体,溶液中硝酸钾含量减小,溶液密度减小,浮力减小。
答案:(1)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因为降低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2)塑料块浸入液面部分增加 因为溶液析出晶体后,其密度减小,浮力也随之减小
12.(6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20 ℃时溶解度/g 10 101 10.01 0.01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完成下列问题:
(1)M物质的溶解性属于____________。
(2)在20 ℃时,M、N两种物质的____________相等。
(3)在30 ℃时,将20 g M物质(不含结晶水)完全溶于100 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转化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____________。
A.再加入30 g M物质 B.将温度降低到10 ℃ C.倒掉溶液30 g
解析:(1)由曲线图中查出20 ℃时,M的溶解度为35 g,大于10 g,属易溶。(2)20 ℃时,M、N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它们的溶解度相等。(3)由曲线图看出,30 ℃时,M溶液要变成饱和,需要再加入30 g M,或将温度降低到10 ℃。?
答案:(1)易溶 (2)溶解度(或溶质的质量分数) (3)AB
13.(2分)一木块漂浮于50 ℃的KNO3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的体积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断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___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_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解析:本题是物理和化学综合的试题,考查对浮力与溶液密度及溶解度的关系。V排越大,说明浮力越小,则溶液的密度越小,也就是说溶液中的溶质减少。
答案:降温 增多
14.(5分)下表为NH4Cl、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NH4Cl和NaCl具有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限相邻两个温度)____________。
(2)50 ℃时,50 g水中溶解____________ g氯化钠即成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此温度时,向100 g水中加入9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g。
(3)60 ℃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在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若要从该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应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解析:比较NH4Cl和NaCl的溶解度可得出:10 ℃20 ℃之间有相同溶解度;依据溶解度概念可得出:50 ℃时,50 g水中溶解18.5 g NaCl成为饱和溶液,50 ℃时,100 g水只能溶解85.5 g KNO3;查出60 ℃时KNO3的溶解度可计算出。
答案:(1)10 ℃20 ℃ (2)18.5 185.5 (3)52.4% (4)冷却热饱和溶液
15.(2010广东佛山中考,24) (6分)A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C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不溶物,请完成下列问题:
(1)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 CaO CaCO3
(2)NaOH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3)Na2CO3或Ca(OH)2
16.(2010浙江常山中考,25)(8分)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1)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CO3 (2)过滤 (3)NaCl (4) Na2CO3+2HCl====2NaCl+H2O+CO2
17.(2010福建厦门中考,17) (5分)小明在家中厨房取得一种白色粉末A,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A含有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不含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它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碳酸氢钠(小苏打) NaHCO3+HCl====2NaCl+H2O+CO2
(2)碳酸钠(纯碱、苏打) Na2CO3+Ca(OH)2====2NaOH+CaCO3
(3)CO2+Ca(OH)2====H2O+CaCO3
18.(8分)小刚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A物质在温度为t2℃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
温度为t1℃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是(填相等或不相等或不能比较)____________。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固体物质,宜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结晶。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字母)____________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解析:(1)(2)可从曲线图查出;(3)从题意可知Na2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与A相似。
答案:(1)a g 相等 (2)蒸发溶剂 (3)A
19.(6分) 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 g、15 g、10 g、5 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A、B、C、D四个烧杯中,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2)四个烧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3)若固体是KNO3,对盛有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加热,随着温度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往A、B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能否全部溶解?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A、B一定是饱和溶液,C可能饱和,D一定不饱和。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
答案:(1)AB C D (2)A与B (3)B (4)不能全部溶解
20.(8分)地球上物质种类千差万别,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表一:硫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 ℃)
密度/gcm-3)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溶质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表二: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对照表(0 ℃30 ℃)
温度/℃
物质 0 10 20 30
氯化钠 35.7 g 35.8 g 36 g 36.3 g
碳酸钠晶体 7 g 12.5 g 21.5 g 38.8 g
请你分析上述两个表中的内容,并探究下列问题:
(1)由表一可得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二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度差异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说明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烧杯内盛有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弹簧秤上挂了一块与氯化钠不反应且不溶解的金属块。向氯化钠溶液中加适量氯化钠晶体,则弹簧秤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密度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答案:(1)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大
(2)有的物质(如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有的物质(如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因为Na2CO3的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冬天气温较低,析出的是Na2CO3晶体,而夏天气温高,当蒸发溶剂时,析出的主要是NaCl
(4)变小
三、计算题(共18分)
21.(2010江苏南京二模,28) (9分)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 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 g,再把100 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 181.2 204.4 228.6 253.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 g。
(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画出曲线即可)
解析:(1)158.0 g+25 g-181.2 g=1.8 g
(2)二氧化碳的质量=158.0 g+5 100 g-253.6 g=4.4 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 g
列比例式
通过计算求得x=10.6 g
通过计算求得碳酸钠的含量为96.4%
结论: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合格。
(3)提示:恰好完全反应时稀盐酸的质量为61.1 g。
答案:(1)1.8 (2)合格
Na2CO3CO2
106 44
x 4.4 g
x=10.6 g
100%=96.4%
(3)如图
22.(2010重庆中考,30) (9分)用图示装置测定因存放不当而部分变成碳酸钠的烧碱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所取试样质量8.00 g、锥形瓶质量140.00 g,加入足量稀硫酸(质量为50.00 g)每隔相同时间读数一次,数据如下表:
读数次数 质量/g
锥形瓶+试样+稀硫酸 第1次 197.64
第2次 197.48
第3次 197.26
第4次 197.16
第5次 197.12
第6次 197.12
(1)不必进行第七次读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不低于多少?
解析:(1)第5次和第6次读数相同,说明已充分反应。
(2)CO2的质量m(CO2)=(8.00 g+140.00 g+50.00 g)-197.12 g=0.88 g
设所需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H2O+CO2+Na2SO4
106 44
x 0.88 g
x=(0.88106)/44=2.12 g
则所取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5.88/9.00)100%=73.5%
(3)设样品中Na2CO3消耗H2SO4的质量为y。
Na2CO3+H2SO4====H2O+CO2+Na2SO4
106 98
2.12 g y
y=(2.12 g98)/106=1.96 g
再设试样中NaOH消耗H2SO4的质量为z。
2NaOH+H2SO4====2H2O+Na2SO4
80 98
5.88 z
z=(5.88 g98)/80=7.20 g
则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不低于
[(1.96 g+7.20 g)/50.00 g]100%=18.32%
答案:(1)第5、6次读数相同 (2)73.5% (3)18.32%
自我盘点
我认为本章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这几个方面: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我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我的心情是这样的: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
在学习本章后,我记住并能应用的知识是:
我将这样来弥补自己在本章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652240.html
相关阅读:秋季学期初三年级化学期末复习题
暑假补习攻坚战 初三规划要趁早
名师指点:初三学习警惕“一夜暴富”心态
初三政治指导:听老师讲要求
深入解读初三时间安排及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