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初三化学简答题解答方法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三学习指导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化学简答题,要求用意思完整、言辞简洁、逻辑性强、能击中要害的字、词、句、字母、符号、化学用语、数字、单位等来回答、解释化学现象,它是中考题型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并已作为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应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必要题型,但同时也是主观性试题中较易失分的题型。那如何在中考中提高化学简答题的答题正确率,关键还在于应掌握化学简答题解题要义。

  一般解答这类题型时,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审清题意,抓住核心,分清要说明问题还是要归纳结论、或者是要验证原理;

  2.从化学知识、原理入手,分析题意,找出题中所有的大小知识点,要抓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和解答;

  3.知识迁移,把书本知识渗透到题目中,积极思维,寻找知识交叉点;草拟方案,联系题意进行分析,归纳小结,要注意表述的有序性,层次性,要尽量做到语言简捷,尤其用化学语言作针对性的回答时忌拖泥带水。现精选数例这类试题,并对其作简要的分析。

  例1.(2000年山西省大同市中考题)某同学用酚酞试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扩散”实验,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请问(1)导致这种现象的错误操作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这一错误实验操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氨分子扩散”实验是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做过实验的学生应该对本实验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应该是滤纸条上酚酞点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本题的现象却正好相反,题目要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学习实验,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认真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学会用化学实验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解答:导致这种现象的错误操作可能是滤纸条上错滴了氨水,脱脂棉上错滴了酚酞。这一实验仍可得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等结论。

  例2.(2001年黑龙江省中考题)某探险家牵着自己的狗进入一个山洞去探险,当走近洞底时,他发现狗突然晕倒在地。试简要回答:

  (1)用人学过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2)在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后,他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收集一集气瓶洞底的气体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分析:本题一反过去规范的气体收集的操作,把气体的收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运用排水、排气法收集气体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气体收集的方法不外乎排水、排气两种。运用排气法显然不够理想,运用排水法收集又要考虑所收集的气体的溶解性问题。由于洞底的气体只能从地壳中来,而地壳中必然有水存在。因此一般说来,这样的气体的溶解度不会很大,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那又如何利用排水集气的原理收集一瓶气体呢?用常规方法显然不行,因为用气体的压力将水从集气瓶中排出的操作太复杂,能不能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考虑让水主动给气体腾出空间呢?看来可以。

  解答:(1)洞底存在着密度比空气大并且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

  (2)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带入洞底,将水倒出并盖紧瓶塞即可。

  例3.(2004年浙江省中考题)某同学采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的过程中,发现有气泡,但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试分析原因。

  分析:CO2制取中,采用大理石的原因是考虑了反应速度和它是块状固体,使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使得产生的CO2中混杂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本题如用化学方程式来回答就显得简明扼要。

  解答:原因是该同学使用的盐酸过浓,有大量的HCl气体挥发出来,发生的反应如下:

  例4.(2003年云南省中考题)云南盛产三七、天麻、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其中天麻的主要成分是天麻素,其化学式为,它具有镇静、安眠和镇痛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等症。从天麻素的化学式,将你所知道的信息(即该化学式的涵义)至少写出三项。

  分析:天麻素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其化学式也叫分子式。分子式的宏观涵义是: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微观涵义是: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按照上述描述思路,可以写出多项信息。

  解答:(1)表示天麻素这种化合物;

  (2)表示天麻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3)表示一个天麻素分子;

  (4)表示一个天麻素分子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等。

  例5.(2003年广西南宁中考题)对大量客观事实与实验进行分析,找出一些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和物质的内在联系,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测,这是化学学习中必须训练的科学方法。

  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四种物质中,其中一种物质具有的某种性质(特性),是其它三种物质所不具有的。例如:常温常压时炭是固体,其他三物质是气体,炭与其它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试按上述要求再列举三例(答对三例给满分)。

  分析:该题前一部分的文字旨在对考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与题目的分析与解答关系不大。回忆四种物质的性质,按题目中提供的示例,找出四种物质中某一物质独有的特性,是该题解答的关键。从物理性质的角度出发,可找出炭的特性(吸附性)。从化学性质的角度出发,可找出氧气的特性(助燃性);一氧化碳的特性(毒性);二氧化碳的特性(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变红)。

  解答:(1)炭具有吸附性,其它三种物质没有吸附性;

  (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其它三种物质无毒;

  (3)氧气具有助燃性,其它三种物质不具有等。

  例6.(200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题)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玻璃筒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出气泡,一边沉到筒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如此反复。如何解释其中现象?

  分析:本题是一道用化学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题目。命题人将物理知识与化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这类题应从两个角度入手: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出哪类反应可能发生;从未知条件入手,探讨解题时需要哪些物理、化学的知识以及这些与已知条件的关系。

  解答:当鸡蛋壳与盐酸接触时,便开始有二氧化碳生成,附着在鸡蛋壳的表面。随着附着的鸡蛋壳表面的气体的逐渐增多,鸡蛋所受到的浮力也逐渐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当鸡蛋壳表面的气体足够多的时候,气体便脱离开鸡蛋壳,使得鸡蛋所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鸡蛋下沉。

  例7.(2001年上海市中考题)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都是有机物,它们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一些骗子声称,他们发明了一种试剂。只要在水中加入少量这种试剂,就可以使普通的水变成燃料油,从而解决世界性的能源问题。请你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驳斥这种谎言的荒谬之处。

  分析:本题必须抓住驳斥谎言的根本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原子种类不变,再分析生成物汽油、煤油、柴油等有机物和反应物水的组成后,便戳穿了这一谎言。

  解答: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燃料油属于含碳元素的有机物,通过化学反应,不可能使水中的氢元素或氧元素变成碳元素,所以“水变油”完全是一种谎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288768.html

相关阅读:名师指点:初三学习警惕“一夜暴富”心态
暑假补习攻坚战 初三规划要趁早
初三政治指导:听老师讲要求
秋季学期初三年级化学期末复习题
深入解读初三时间安排及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