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原因和危害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讲述“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
2.通过讲述“二月抗争”,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大动乱的局势,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进行抗争,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
3.通过对“四五运动”诗词的,挖掘历史素材的文学底蕴,使学生感受史迹陈情的激励,凝聚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意和政治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文革”的动乱与灾难
2.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教学难点
对“文化大革命”及对毛泽东本人的评价
●教学方法
1.讲述法。通过对“文革”历史的讲述,引导学生思考这场灾难的起因和影响。
2.讲析法。对一些理论上的内容,要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其必然性,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图片展示法。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认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珍惜今天安定团结局面来之不易。
4.影像辅助法。通过播放有关“文革”的电影等,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影像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引言部分的内容:1980年5月17日,天安门广场国旗在晴空中低垂,气氛格外肃穆。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代表一万多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在这里隆重举行的刘少奇追悼大会。邓小平在会上致悼词,他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刘少奇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了一生。他是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原来是国家主席,1969年11月12日逝世。为什么十年后才为他开追悼会呢?这要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讲起。
[导入语示例二]同学们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韩瀚: 《重量》)
“一枝无产阶级专政牌号的枪,对准了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胸口!……中国的良心啊,岂能忍受这种奇耻大辱,清明雨,洗不净不清明的时候??野心取代了良心,兽性代替了人性,权力枪毙了法律,暴政绞杀了自由……”(熊光炯:《枪口,对准了中国的良心》)
“我们有八亿人民,我们有三千万党员,七尺汉子,伟岸得像松林一样,可是,当风暴袭来的时候,却是她,冲在前面,挺起柔嫩的肩膀,肩起民族大厦的栋梁!”(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同学们,这是2000年6月16日《南方周末》第一版上刊登的一张张志新同志的照片??一头黑色瀑布般秀美的头发,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一个丰润而紧抿的嘴唇,一张充满青春气息的脸庞……无论是谁,都可以从这张“老照片”上读出“美丽”二字??不,不仅仅是美丽,还有五十年代少女所特有的纯真朴实。但是,如果联想到这位美丽的女性后来的命运,眼前的“美”就显出了悲剧一般的沉重与崇高。
“张志新是谁?”面对这幅照片,大多数的同学都会提出这个疑问。然而,在1979年,当张志新的名字出现在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种媒体之中时,整个中国震惊了!无数双善良的眼睛面对张志新美丽的眸子流下了泪水,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不能相信:仅仅是因为“思想”,思想者不但被残暴地结束生命,而且在结束生命前竟然被割断喉管!而这惨绝人寰的一幕,竟然发生在号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一时间,人们用泪水写下的诗歌传诵在中国大地。(引导学生看投影打出的纪念张志新的诗歌)
中共辽宁省委作出决定:追授张志新同志为“革命烈士”。
1979年新版的《辞海》多了一个辞条:“张志新”。
中国的1979年被称为“思想解放年”。
那么,这惨绝人寰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我们说,它就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中。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生的?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动乱与灾难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教师讲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探索的十年建设中,我们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很严重的失误。尽管这些失误在1960年以后有了很大的纠正,但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而且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动反而一步步严重起来。到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不仅把阶级斗争引申到党内,而且把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而且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种“左”倾错误的发展,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这就是课本上提到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板书]2.“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教师引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发端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历时十年,也被称为“十年动乱”。其中闹得最为厉害的时间就是头三年,即1966年至1968年,可以说是遍地烽火,炮火连天。
[投影显示]
1966,“文革”运动的兴起??“5.16通知”??“十六条”??红卫兵运动??破四旧运动??革命大串连??毛泽东接见1100万红卫兵??老干部被揪斗??刘邓开始被点名
↓
1967,批判“刘、邓”??“一月风暴”??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二月逆流”??夺权??革命委员会??武斗??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
1968,革命委员会好??献忠心活动??清理阶级队伍??军管和工宣队??全国山河一片红??五七干校??八届十二中全会??开除刘少奇出党??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教师讲解]“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下面我们先看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时间是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摧毁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目的是所谓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运动表现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两次会议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决定》,对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和“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批判。根据《五一六通知》,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由陈伯达任组长,康生等任顾问,江青、张春桥等任副组长,并规定“中央文革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以后,“文革”小组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机构。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狂潮,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红卫兵突起,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串连”,他们把中央“文革”的旨意带到各地,带动了各地的动乱,使地方党组织陷于瘫痪。1966年10月5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紧急指示,宣布取消“军队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撤出工作组后由院校党委领导的规定”。从此,全国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除野战部队外,各级党委陷入瘫痪,基层党组织停止活动。接着,毛泽东主持召开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主题的工作会议,点名批判刘少奇、邓小平,强调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和《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规定业余时间由群众安排搞文化大革命,其方法也是采用“四大”。全国大动乱局面开始形成。
1967年1月6日,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造反组织在江青、陈伯达、张春桥等策动下召开“打倒上海市委大会”,夺了上海市委的权,这就是“一月风暴”。1月8日,毛泽东表示支持并号召夺权,全国内乱由此加剧。
1967年1月至2月间,在中央召开的不同会议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表示强烈不满,对林彪、江青一伙诬陷迫害老干部,乱党、乱军的罪恶活动进行斗争。康生一伙向毛泽东作了片面汇报。毛泽东批评了参与斗争的老同志,二月抗争被诬之为“二月逆流”。
二月抗争被否定后,全面内战,打倒一切的风潮愈演愈烈,在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操纵下,还掀起了所谓揪叛徒运动、“革命大批判”运动、清理阶级队伍等,制造了刘少奇、陶铸、彭德怀、贺龙等无数冤案。到1968年9月5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所谓“全国山河一片红”。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完全的肯定。全会决定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林彪在会上作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政治报告,林彪、江青一伙的骨干分子进入中央政治局,大大加强了他们在党中央的势力。
(在讲解中,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附: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对“文革”的评价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失的一场动乱。那么,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覆灭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二、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1.九一三事件和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教师引导]请大家先把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下,把线索搞清楚。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九大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尚未建立,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的情况下召开的。林彪代表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和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党章“总纲”。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九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林彪为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组成。在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林彪、江青集团的骨干和亲信占了半数以上。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它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九大以后,“斗、批、改”运动在全国展开,结果是党内矛盾和社会矛盾继续紧张,伤害了大批干部群众。
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斗争在九大以后愈加剧烈。林彪集团感到“接班人”地位受到威胁,于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以设国家主席为题首先发难,引起混乱。毛泽东立即采取措施,制止混乱,并于8月31日写了《我的一点意见》,点名批评陈伯达。
九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毛泽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林彪集团陷于被动的境地。林彪集团眼见形势对他们不利,决心铤而走险,密谋在毛泽东南行旅途中对他采取谋杀行动。由于毛泽东高度警惕并机智地采取措施,这一谋杀计划破产。林彪等人于9月13日凌晨外逃叛国,坠机身亡。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林彪反革命集团部分成员”和“林彪等人乘的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毁后的残骸”插图)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中国的局势。
[板书]2.从“批林批孔”到“四五运动”
[教师讲解]林彪事件发生后,全国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多次提出批判极左思潮的问题。这是1967年2月前后许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这一正确主张的继续。周恩来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周恩来的纠“左”努力遭到江青集团的反抗。在周恩来同江青发生尖锐对立的情况下,毛泽东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致使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的努力被中断。
在197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王洪文、康生当上中央副主席,使江青集团的势力在中央政治局中得到加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企图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野心更加膨胀。一场更加激烈的斗争正在酝酿。
党的十大以后,“四人帮”凭借其膨胀的权势,加紧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他们把周恩来作为蓄意打倒的主要目标,先是在一些单位发动“反右倾回潮运动”,后又发动“批林批孔”运动。1974年1月,“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展开。这场运动使刚刚趋向稳定的局势又混乱起来,国民经济重新遭到破坏,工业生产再次下降。
1974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在最近期间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人帮”加紧了篡夺更多权力的阴谋活动。此前,毛泽东已提议由在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的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江青一伙极为不满,企图加以阻挠。毛泽东严厉批评了江青等人,重申总理还是总理,并提议任命邓小平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1975年1月5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发出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在1月上旬召开的党的十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被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这对于挫败江青的“组阁”阴谋,保证四届人大召开起了重要作用。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邓小平等12人为副总理。大会确定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人选,为邓小平主持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病重的周恩来继续住院治疗。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实际上开始主持中央工作。邓小平提出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大局的思想和全面整顿的任务,经过整顿,大部分地区的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国民经济由停滞、下降迅速转向回升。整顿在短时间内收到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这些工作,实际上是在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党的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既遭到“四人帮”的猖狂反对,也为毛泽东所不能容忍。11月下旬,毛泽东听信“四人帮”的诬告,动摇对邓小平的信任,决定停止他的大部分工作,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同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三四月间,爆发以 *** 为代表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即“四五运动”,鲜明地表现了人心的向背。
[投影显示]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上小字内容或放电影《周恩来》)
[板书]3.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教师讲解]“四五运动”虽然被定为反革命事件,遭到残酷镇压,但是为后来粉碎江青集团奠定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7月6日,朱德逝世。9月9日,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6日晚,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当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商讨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会议通过由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决定。
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党的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创造了前提。人民拍手称快,举国欢腾。
[投影显示]
[教师引导]“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讲完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评价这场运动和我们今后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板书]4.以史为鉴
[教师分析]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定性以及对毛泽东的评价,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党在我心中》一书中是这样说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对于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的责任。但是,毛泽东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他追求纯洁的、完美的社会主义,自以为是开辟一条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在全局上一直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保护过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使一些负责干部重新回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他重用过林彪等人,也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他重用过江青等人,也对他们进行过重要的批评和揭露,不让他们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这些都对后来党顺利地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起了重要作用。他晚年仍然警觉地注意维护国家的安全,顶住了苏联大国霸权主义的压力,执行正确的对外政策,坚决支援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没有被摧毁并且还能维持统一,国务院和人民解放军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中国社会主义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这些重要事实都同毛泽东的巨大作用分 不开。
在“文化大革命”中,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的、顽强的生命力。
“文化大革命”是在探求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中走入歧途的结果。科学地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将使中国共产党人懂得如何正确地找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且沿着这条道路胜利前进。
[教师引导]那么,关于“文化大革命”,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呢?请大家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①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正确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③禁止个人崇拜④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防止悲剧重演。
[课堂小结]关于“文革”的历史,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就这十年的主要事件作一小结。
[投影显示]
十年历程大事件
①1966年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 “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
②红卫兵运动 动乱扩大到全国
③1967年的所谓“一月革命” “全面夺权”的开始
④二月抗争 老干部抵制“左”的错误的斗争
⑤1968年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 给社会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
⑥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⑦“批林批孔”运动 周恩来纠“左”遭打击
⑧“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邓小平全面整顿遭攻击
⑨1976年的四五运动是自发的群众反“四人帮”运动
⑩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文革”结束
[布置作业]
1.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的是
A.“一月风暴”
B.“二月抗争”
C.“九一三事件”
D.“四五运动”
答案:D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答案:C
●板书设计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动乱与灾难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2.“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二、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1.九一三事件和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从“批林批孔”到“四五运动”
3.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4.以史为鉴
●活动与探究
看课后的“自由阅读卡”的内容,再读一本知青小说,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一个全面的了解。
参考书目:
卢新华《伤痕》,陈建功《萱草的眼泪》,郑义《枫》,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孔捷生《在小河那边》,竹林《生活的路》,老鬼《血色黄昏》,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南方的岸》,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雨》《雪城》等
●备课资料
“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文化大革命”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的,采取了似乎非常“革命”的手段,但实际上,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场任何意义上的革命。
“文化大革命”曾被宣传为“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大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政治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但是,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因为:
第一,在我们的社会里,根本没有发动和进行这种“政治大革命”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众所周知,一九四九年全国胜利以后,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政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手中。在一九五六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已经基本解决,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因此,从政权和经济制度这两个方面来说,都不存在着要进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的任何现实的基础。
第二,按照“文化大革命”实际规定的斗争对象来看,也根本不是什么“政治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对象,即所谓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谓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所谓的“党内资产阶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在对客观情况错误判断的基础上主观臆造出来的。被指为所谓“走资派”的,实际上是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骨干;所谓“向走资派夺权”,实际上是向各级党的领导夺权。对所谓“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批判,实际上是对广大的拥护社会主义的、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有才能有成就的知识分子的 打击。
这场所谓“政治大革命”的结果是什么呢?仅据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起诉书》所列举的受诬陷名单统计,党和国家领导人受诬陷的有三十八人,其他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受诬陷的有三百八十二人,受到残酷迫害的干部和群众有七十多万人,被迫害致死的达三万四千多人。总的估计,因大量冤假错案受到诬陷、迫害和株连的达一亿人以上。此外,专政机关本身也被砸烂,国家机器不能正常运转,党的各项政策也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受到极大削弱,全国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几十年英勇奋斗的革命成果濒于毁灭。实际结果表明,“文化大革命”决不是什么政治大革命,而是政治大破坏。
“文化大革命”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本来含义上的文化革命。文化革命,通常是指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在落后的国家,还有一个扫除文盲的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曾经多次强调文化革命的问题,并且把实现文化革命看作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我国,五十年代末期,也曾着重提出文化革命的问题,并成为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一个内容。刘少奇在一九五八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为了适应技术革命的需要,必须同时进行文化革命。当时确定的文化革命的内容,主要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建设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改变我国教育、科学、文化的落后状态,同列宁所讲的文化革命是一致的。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同上述意义上的文化革命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虽然这场“革命”冠以“文化”二字,而且也是从思想文化领域开始的,但它很快就转入了所谓“夺权阶段”,而对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并没有提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只是进行所谓“批判”“破”,很大一部分教授、教员、作家和演员被打成“牛鬼蛇神”,许多有成就的专家、科学家被关进牛棚或下放改造,结果学校关闭,学生停课,文艺园地荒芜,科研机构被大量撤销;十年间,高等院校和中专学校少培养几百万专业人才,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主义文化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一代的学习被耽误。旧的文盲未扫除,新的文盲又大量产生。据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文盲和半文盲达二亿三千万。仅此种种,足以说明“文化大革命”不是真正的文化革命,而是对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一场大破坏。
“文化大革命”还曾被宣传为是一场思想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并把“斗私批修”作为这场“革命”的思想“纲领”。文化革命本来也包括有对旧文化、旧思想进行批判和改造的意思。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进行的所谓对“旧文化”“旧思想”的批判,则完全不符合实际,所用的方法也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待思想文化问题,对待人们的世界观问题,绝不能使用强制的办法来解决,而只能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人们的实践来解决。掌握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要靠学习,靠自觉。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对于思想问题采取粗暴的办法、压制的办法,那是有害无益的。”(《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像“文化大革命”中所做的那样,混淆是非,混淆敌我,无限上纲,乱批乱斗,侮辱人格,等等,同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过十年动乱,不仅没有破旧立新,反而使我们的党风和优良的革命传统被破坏了,社会风气明显不如以前了,道德水准下降了,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各种歪风邪气泛滥起来,以致需要我们党花很大的气力才能逐步消除这种恶劣的影响。
综上所述,有充分的理由断定:“文化大革命”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它不是政治革命,不是文化革命,不是思想革命,一句话,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它没有也绝不可能带来任何的社会进步。
有人认为,“文化大革命”对揭露和消除社会主义社会的阴暗面,对冲击官僚主义,起过积极的作用。这种看法不对。当然,执政的党,人民的政府,时刻都要注意反对官僚主义,克服各种阴暗面,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文化大革命”前,在我们党内也确实有阴暗面,虽不占主导方面,但也是需要加以揭露和解决的。但是,这些消极现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必须实事求是地作具体分析,并采取宪法、法律和党章规定的正确措施去解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通过自身的力量不断地解决这类问题,而不需要再搞什么“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官僚主义为例,我们党和政府机构内的官僚主义的存在,同旧中国的官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官僚主义不同,是由旧的思想作风的影响和具体制度、体制上的弊端所造成的,因而对这种官僚主义的克服,有赖于长期的思想教育,有赖于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具体制度、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而“文化大革命”,既没有正确地估计阴暗面,分析产生阴暗面的复杂原因,也没有提出克服阴暗面(包括官僚主义作风)的正确办法,而是把宪法、法律和党章撇到一边,用所谓“大民主”的办法,“全面夺权”“打倒一切”的办法,这样,不但不能解决党内的阴暗面,克服官僚主义,而且混淆了矛盾的性质,伤害了大批干部,给社会带来大动乱,损害社会主义事业。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则以反对官僚主义为名,“造反”上台,大搞以权谋私,毒化党风和社会风气。在“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党内和社会上的阴暗面和消极现象,同“文化大革命”前相比,不是减少,而是大大增多了。这不是最有力的说明吗?!
也有人根据“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就认为不能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也不对。从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确实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这些决不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成果。“文化大革命”和作为时间概念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是不同的。“文化大革命”有其特定的含义,是指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的错误的实践。而在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这十年中,不仅搞了“文化大革命”,全党全国人民还做了其他许多工作。这些工作虽然也不可能不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但由于党和人民以各种不同形式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因而使其破坏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正是这种斗争所取得的成果。还要看到,“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按照正常年份的增长速度作依据来推算,估计十年动乱造成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人民币。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在这十年中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能正常地坚持工作、学习、生产、科研,全力以赴搞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那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说“文化大革命”没有任何积极作用,是否违背了一分为二的观点呢?没有。一分为二,其含义是指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都具有两重性,都是可以分析的。但是,一个事物究竟包含哪种两重性,要根据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通常我们讲,评价革命队伍内部一个单位或一个人的工作,要用两点论,既肯定成绩,又指出缺点,这只是一分为二的一种形式,不能分析任何事情都拿这个去套。“文化大革命”从理论到实践全是错误的,那就应予彻底否定。当然,这种否定,既不是说,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各种具体人和事的是非就不能作分析了(《历史决议》对此作了充分的分析),也不是说,对“文化大革命”就不能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了。“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是坏事,但是错误也有两重性。我们党认识了“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危害,总结了历史教训,努力消除它的后果,并且采取种种措施,不仅使今后不致重犯这类错误,而且大大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这样,坏事就变成了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好事。胡耀邦在一九八○年十二月十四日会见外宾时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没有什么正确的,没有什么积极作用,都是消极的东西。“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文化、教育、政治思想、党组织都遭到很大破坏。如果说有积极因素,那就是我们从错误中间学到了一些东西。从这一点来说,现在变成了好事。这说明了“文化大革命”这一非常严重的历史错误的二重性,也是一分为二。
那么,能不能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反革命呢?也不能作这样简单的论断。“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林彪、江青两个凶恶的反革命集团,他们进行了大量反革命的破坏活动。他们为了达到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罪恶目的,野蛮地残害各民族的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篡改、歪曲和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破坏并力图推翻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毁灭我们的党。他们都有自己的帮派体系和准备阴谋叛乱的秘密武装力量。林彪一伙策划谋害毛泽东,另立政府,投靠外国。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在上海的党羽在面临覆灭的时刻,曾阴谋策动武装叛乱。这都是铁的事实。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自始至终存在着激烈的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的斗争。
但是,从整体上看,“文化大革命”不能简单地说是反革命,而应该说是党的全局性的严重错误,和由此而引起的政治斗争。因为这场“文化大革命”,终究是由党中央正式通过错误的决定,公开号召、发动和进行的。这就是说,党的指导方针错了。当时任党中央主席的毛泽东领导了这场“大革命”,这是一个革命家所犯的严重错误。而他犯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违反实际的极端的估计,对马列主义的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产生了误解或教条化。虽然林彪、江青一伙对毛泽东的错误思想、错误理论的形成和推行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进行反革命活动也总是打着毛泽东的旗号,毛泽东也一度信任和重用了他们,但是应该看到,“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毛泽东的预计和控制,毛泽东的错误和林彪、江青的反革命罪行,是性质截然不同的问题,不应当也不允许加以混淆。还应该看到,在这十年间,党和人民一直对这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复杂的斗争。广大党员、群众和大多数领导干部在不同情况下,采取各种形式,抵制和反对了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使他们不能完全为所欲为,并最终都被党和人民的强大力量所粉碎。尽管他们曾经窃取过相当一部分权力,使党和国家遭到了巨大的灾难,但从总体上说,我们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我们国家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我们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没有中断,建设工作还是在曲折中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伟大祖国仍然屹立在世界上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正如《历史决议》指出的,是一场内乱,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首先是思想上乱了。建国以来十七年中大量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成就被否定了,很多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被当作修正主义批判了,而很多错误的东西则被当成了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是非被混淆了。生产活动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被作为“唯生产力论”加以批判;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改善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政策和措施,被作为“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批判;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不应再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观点,被作为“阶级斗争熄灭论”进行批判。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盛行。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乘机空前地活跃起来,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派性也乘机泛滥开来。
组织上乱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普遍被冲击、改组,大批领导干部被批判、打倒,曾使各级党和政权机构陷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党员一度停止了组织生活,各种群众团体也停止了活动;干部队伍和群众队伍被分成派别,互相对立;各种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乘机钻进了党和政权机构,有的占据了重要领导岗位,进行了大量破坏活动。
社会生活也乱了。宪法、法律、党章成了一纸空文;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基层干部、劳动模范、各界群众,可以任意被批、被斗、被抓、被整;党纪、政纪、军纪被废弛,规章制度被抛到一边,武斗不止,派仗不停,打砸抢成风;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学习秩序遭到了很大破坏,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陷于极不正常的状态。
这种乱,并没有“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自己折腾自己,也就是乱党、乱国、乱人民。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和他们的帮派骨干分子,出于他们的反革命目的,当然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他们就是要在乱中夺权。他们总是嫌乱得不够,不允许有社会的安定,不允许有党的团结和人民的团结,因此在“文化大革命”中,稍作一点整顿,他们就感到大难临头;稍微采取一点有利安定的措施,他们就要千方百计进行干扰、阻挠;一有机会,他们就要发难,兴风作浪。群众说“‘四害’不除,党无宁日,国无宁日”,是一点也不错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76998.html
相关阅读: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讲学稿
左宗堂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思想文化
社区历史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