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j.Co M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复习摘要:
水域环境

典例解析:
例1 鲫鱼胸鳍和腹鳍的主要作用是( )
A 划水游泳 B在水底爬行 C平衡身体 D控制前进 的方向
解析:鲫鱼偶鳍(胸鳍、腹鳍)主要用来平衡身体,在缓慢流动时,可划水产生较小的动力,在迅速流动时,靠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动力。将捆住了胸鳍、腹鳍的鱼放回到水中,会明显看到鱼的身体平衡难以控制。
答案:C
例2夏天的雨后,常有一些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 )
A.蚯蚓要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上爬行
C.蚯蚓爬出地面取食
D.蚯蚓爬出散热
解析:蚯蚓是靠湿润的体壁与疏松土壤中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来完成呼吸。雨后,土壤中水分增加,氧气太少,蚯蚓无法呼吸,只有爬出地面进行呼吸。
答案:A
例3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范围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
B.具有翅
C.具有三对足,尤其是跳跃足
D.头部长有多种感觉器官
解析:昆虫分布广泛,活动范围大是因为有翅的存在,有翅能飞行,有利于它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寻找配偶等,可增强昆虫的生存能力。
答案:B
例4.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
A.节肢动物 B.爬行类 C.两栖类 D. 鸟类
解析:动物的进化历程大致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种类繁多的原始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这几类动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但它们都不能脱离水环境。后来发展成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它们有了外骨骼和分节的足,脱离了水生环境,成为最先登陆的动物。
答案:A
基础训练:
1.鲫鱼的身体背面为深灰色,腹面为白色,这样的体色能避免被敌害发现,这是一种保护色。鲫鱼的体内有一个白色的囊,叫作鳔,其作用是调节身体的密度。
2.软体动物最主要的特征是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3.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受水域环境的影响。
4.在自然界中,会飞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类,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它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在哺乳动物中,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陆生等特征。
5.下列哪种不是鸟类( D )
A.家鸽 B.野鸭 C.褐马鸡 D.蝙蝠
6.家鸽最发达的肌肉是位于( B )
A.头部 B.胸部 C.腿部 D.背部
7.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B )
A.珊瑚、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
D.都 是生活在水中
8.蚯蚓通过下列哪项进行呼吸( C )
A.鳃 B.肺 C.体表 D.环节
9.用肉眼观察蚯蚓的体表,可以发现靠近其身体前端的几节,颜色较浅且光滑,看上去象一个粗大的指环,这部分叫( D )
A.体节 B.刚毛 C.鳃部 D.环带
1 0.体表有外骨骼的是( B )
A.蛔虫 B.蜘蛛 C.蜗牛 D.蚯蚓
11.青蛙的呼吸器官是( C )
A.鳃 B.肺 C.肺及皮肤 D.气囊
12.下列各项叙述中,仅是哺乳动物具有的特点是( D )
A.心脏分四个腔,用肺呼吸 B.体温恒定
C.能以草为食,可消化草纤维 D.胎生、哺乳,牙齿出现分化
13.鲫鱼不断地用口吞水,由鳃孔排出水,其意义是( D )
A.让食物随水进入口中,完成摄食和消化作用
B.吞水排水,调节身体重量,有助于游泳
C.吞入新鲜水,保持体内外水分的平衡
D.水中氧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内,血液中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入水中,从而完成呼吸作用。
14.下列哪项动物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 A )
A.昆虫 B.甲壳动物 C.哺乳动物 D.鸟类
15.下列哪种是对人类有害的节肢动物( A )
A.蝗虫 B.蜜蜂 C.河蟹 D.基围虾
16.蝗虫身体表面坚硬的部分是( D )
A.外壳 B.角质鳞 C.盔甲 D.外骨骼
17.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C )
A.清澈、缓流、富含有机质的江河中 B.浑浊、急流、富含有机质的江河中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D.干燥、疏松的河沙中
18.能说明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D )
A.能消化土壤中的有机物,消化系统结构复杂 B.身体各节均生有刚毛
C.体表湿润适于生活在潮湿处 D.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19.下列哪项与蚯蚓的运动直接有关?( A )
A.刚毛 B.环节 C.滑液 D.体节
20.鸟的飞行器官是( C)
A.鳍 B。羽毛 C。翼 D前肢
21.下列动物中大脑最发达的是( D)
A.鱼 B。水蛭 C海葵 D。鲸
22.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是( C )
A.肺 B。牙齿 C膈 D。唾液腺
23.海葵排 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B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
24.脊椎动物是指(D )
A.水生动物 B。陆生动物
C.高等动物 D。有脊柱的动物
25.家兔的心脏有(D )
A.一心房一心室
B.二心房一心室
C.二心房一心室,心室中有不完全隔膜
D.二心房二心室,心脏左右两侧完全分开
26.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发达的皮毛,其作用是( D)
A.伪装 B。保护 C。防御 D。保温
27.请你连一连:
⑴ 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呼吸结构用线连起来.
A.蛙 a.鳃
B.蚯蚓 b.湿润的体表
C.兔 c.肺
D.虾 d.肺和皮肤
⑵.将下列动物所属的类群的特征或特殊结构用直线联系起来.
A.疟原虫 a.外套膜
B.蚯蚓 b.腔肠动物门
C.蜜蜂 c. 原生动物门
D.血吸虫 d.环节动物门
E.河蚌 e.外骨骼
F.海蛰 f.扁形动物门

28.请填写下表格,并据表回答问题: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点代表动物鲫鱼青蛙蜥蜴家鸽 家兔

生活环境及特点终生生活
在水中③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和水中
陆生
陆生,善
于飞行陆生,适于生活于多种环境
体表有鳞片
黏液皮 肤裸露,有黏液皮肤干燥,粗糙,覆盖有角质鳞片或甲
有羽毛
⑧ 体表有毛
呼吸特点①用鳃呼吸④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⑤ 肺⑥肺发达,有气囊,双重呼吸
⑨ 用肺呼吸
体温② 变温变温变温⑦ 恒温 恒温
相同点⑩ 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 的脊柱
由上表可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提高训练:
29.烟波浩渺的海洋,奔腾不息的江河,碧波荡漾的湖泊,涓涓流淌的小溪,本来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水域污染日趋严重,鲨鱼决定召集广大鱼类成员开会,一起商议将来的生存大计。鱿鱼、鲫鱼、娃娃鱼、甲鱼、鲸纷纷游来,连海马也匆匆赶来……请回答1-5题
⑴、这些动物中,有几个是真正的鱼类有资格进入会场( B )
A、1 B、2 C、3 D、4
⑵、鲫鱼的呼吸器官是(B)
A、体表 B、鳃 C、肺 D、皮肤
⑶、属于哺乳动物的是(A)
A、鲸 B、娃娃鱼 C、甲鱼 D、鱿鱼
⑷、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B)
A、鲫鱼 B、鱿鱼 C、甲鱼 D 、鲸
⑸、“美人鱼”的字名叫儒艮,是由于母兽给幼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就像人类的哺乳,你 认为美人鱼属于(C)
A、鱼类 B、软体动物
C、哺乳动物 D、两栖类
30.根据表中数据,正确的分析是( D )
动物名称心脏占体重比例%每分钟心跳次数
蛙0.5722
人0.4272
鸽1.72135~244
A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比其他两种动物高,因此增加了飞行的负担
B人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低,因此,人也可能会进行飞行生活
C蛙每分钟心跳次数最低,可以减少代谢对物质和氧气的需求,更适于飞行生活
D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跳快、血液循环迅速 ,是长期 适于飞行生活的结果 
31.在蚯蚓的体表涂满凡士林后,蚯蚓将(C )
A.呼吸正常 B。微弱呼吸 C。死亡 D。无法判断
32.胎生相对于其他生殖方式的优势在于(A )
A.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B。使后代数理大大增加
C.增强了后代的体质 D。减轻母体负担
33.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它们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C )
A.肺和气囊 B。气囊 C.肺 D。气管
34.有位同学捉到一只青蛙,他将它放在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其死亡的原因是(A)
A.无法呼吸到充足的氧气 B。饥饿
C.受到惊吓 D。水质有问题
35.在下列供选答案中选出适当的序号,填入下图表的空白处,用以说明蚯蚓呼吸的全过程:
A.体壁的毛细血管 B。体表黏液 C。氧气 D。二氧化碳 E。血液循环

外界气体

① C ② B ③ A ④ E ⑤ D
36.通过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你发现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
(1)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空气对它的阻力。
(2)鸟的体表覆有羽毛,用于飞行的羽毛主要是正羽。
(3)前肢变为翼,呈扇形。
(4)鸟的胸部肌肉很发达。
(5)鸟的骨很轻,长骨都是中空的。
(6)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食物残渣形成后在体内不停留。
(7)鸟的心率比人快,血液运输能力强。
(8)鸟呼吸时,除了肺这一器官外,还有许多与肺相连的气囊。
37.蜻蜓落在物体上休息时,我们 可以清楚的看到它的腹部在收缩、舒张,不停的活动,这是蜻蜓(A)
A.在进行呼吸 B。在进行生殖
C.肌肉疲劳的表现 D。在进行消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71566.html

相关阅读: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认识生物多样性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