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团结教案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2.掌握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的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重点
1.民族政策
2.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学难点
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
教学方法
1.多角度导入法。本课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示例法。通过举典型例子来证明课本上的观点。
3.比较法。通过解放前后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变化,来论证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教师放磁带)“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同学们,这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导入语示例二]请同学们看大型民族歌舞《团结颂》剧照。
[投影显示]
同学们,《团结颂》是国家民委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迎接民族工作会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而特别举办的。它气势恢弘、创意新颖,以“难忘新生”“时代风采”和“团结奋进”三个部分,展现了中国各民族人民奋发图强奔向新世纪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 一课。
[导入语示例三]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
[投影显示]
新华网西宁7月18日电(记者〖KG*2〗顾玲〖KG*2〗何君)彩袖飞舞,锣鼓喧天。18日,青海省首个县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的15.8万名各族人民载歌载舞,迎来了建县50周年的喜庆日子;遍地飘香的油菜花,还为他们带来了一个盛载着丰收的欢乐节日:“2003祁连山之夏??油菜花节”。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东段的门源回族自治县隶属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县6902.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回、汉、藏、蒙古、土等22个民族,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72%,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41.09%。
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青海省委、省政府、海北州分别派出代表团并致贺电祝贺门源县建县50周年。开幕式结束后,门源县各族人民还举行了盛大的歌舞活动。
那么,民族区域自治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这句话的含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人口占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地区也有少数民族聚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汉族遍布全国,但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边疆地区和高原地区。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和新疆是中国著名的多民族省区,云南更是我国民族数最多的省区。从各少数民族的分布来看,小聚居的特征表现得相当明显,如壮族主要集中在广西,藏族主要集中于西藏、青海和四川,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新疆,蒙古族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青海和新疆,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东部山地,黎族主要集中在海南,高山族集中于台湾,回族虽散布在全国,但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新疆和青海。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针对中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板书]2.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
[教师讲解]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要求在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基础上,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历来认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民族真正平等的根本政策。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我国保护少数民族的人身自由,保证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确认少数民族成分,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维护和促进民族大团结,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下面我们以西藏为例来说明:
作为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西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30多年来历经七届选举。1993年全区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后,全区有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50名,地市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220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411名,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1650名。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也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自治区和地市两级的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区内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80%以上,而县、乡(镇)两级则占90%以上。西藏的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及西藏各级人大中也均有自己的代表。这种结构,既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主渠道畅通,也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各级自治机关的组成人员,能够以主人公的姿态恪尽职守,行使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和民主权利。自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自治区人大代表在历届历次会议期间,共提出了近4000件提案、建议和有关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意见,充分表达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1987年7月,西藏自治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听取了阿沛?阿旺晋美和班禅大师《关于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建议》。《建议》指出:认真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关系到藏族人民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关系到提高藏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藏民族的发展进步。与会代表认真讨论了这个建议,并一致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西藏自治区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藏语言文字是西藏全区通用的语言文字,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法规、法令,各级政府下达的正式文件、发布的公告,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在司法诉讼活动中,对藏族诉讼参与人,都使用藏语审理案件,法律文书都使用藏文。西藏的报刊、广播、电视均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机关、街道、路标和公共设施一律使用藏汉两种文字标记。藏族的学术、文化艺术工作者,都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撰写和发表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规定》颁布后,得到西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热烈响应,有力地推动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工作。
各级人民代表还就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提出过不少议案和建议。1983年,自治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人民代表提出有关民族文化方面的议案和建议51件,占当时会议所提议案和建议总数的21.4%。1985年,一些代表提出《关于建议建立西藏图书馆案》和《关于成立西藏藏医学院案》,1987年,一些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修复藏王墓的议案,所有这些提案都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在都已得到落实。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要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最能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
[学生回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板书]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段的相关内容,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况,并能对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有一正确的理解。
[教师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州、县三级。中国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教师提问]根据你们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我国有哪几个自治区?
[学生回答]我国有五个自治区,它们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投影显示]
中国各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和成立时间(按成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名 称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1947.5.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0.1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15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10.25
西藏自治区1965.9.9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还以西藏为例来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情况。
[教师讲解]从西藏自治区成立至1999年,先后四任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任和五任自治区主席均为藏族公民。据统计,目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士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中占71.4%;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占80%;在自治区主席、副主席中占77.8%。在1993年全区乡(镇)、县、地(市)和自治区四级换届选举后,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士占四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93.2%,分别占当选的乡镇长和县长的99.8%和98.6%,分别占自治区、地(市)、县三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96%和89%。据2000年统计,西藏自治区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74.9%。
从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到2001年,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已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和决定共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文字、司法、文物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保护等许多方面,对加快新西藏的建设步伐,起到了法律保证作用。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立法和行政机关还将“藏历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定为每周35小时,比全国性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中央政府还决定,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前提下,西藏自治区有权结合西藏的实际,变通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这样的权力,不但别的省、市没有,就是别的自治地方也没有。
根据这种变通执行有关法律和法规的权利,1981年4月18日,西藏自治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考虑到藏族在历史上就形成了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婚俗,且有一定的群众性,《条例》坚持了《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明文规定废除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旧婚俗。同时,又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对执行变通条例之前已经形成的上述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予维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个别继续按照传统的习惯,自愿采取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人,主要进行说服教育,劝其解除婚约,实行一夫一妻。但不定为重婚罪,这也是与国内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样的规定,既维护了《婚姻法》的严肃性,坚持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基本原则,坚决废除封建落后的婚姻形式,又考虑了历史的因素和一部分群众的习惯。
在旧西藏,广大贫苦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基本的人权,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广大妇女的命运,则更为悲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后,西藏自治区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先后制定了十多种与保护妇女权益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以明确的法律形式,切实保障了西藏妇女的地位。现在,西藏妇女和全国其他各民族的妇女一样,与男子一样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这些权利包括: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等。据1996年统计,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妇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0%。全西藏有县级以上妇女干部573人,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藏族的女法官、女检察官、女警官、女律师、女企业家、女科技工作者,在大洋彼岸留学生队伍中也出现了藏族姑娘。
[投影显示]拉萨市的藏族女法官
[教师引导]在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下,各民族的发展情况。
[板书]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目的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如:(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即在内蒙古、新疆、宁夏等民族地区安排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疆的石油勘探和内蒙古兴安岭林区的开发等。仅在五六十年代,国家就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了四川至西藏、青海至西藏、新疆至西藏等公路干线,建设了包头至兰州、兰州至西宁、兰州至乌鲁木齐、贵阳至昆明、成都至昆明、成都至贵阳、长沙至贵阳等通往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陆续建成了乌鲁木齐石化总厂、独山子石化总厂乙烯工程等一批先进的现代化大中型工业项目和南疆铁路、塔城机场等一批交通设施。(2)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如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西宁、贵阳被国家列为内陆开放城市;国家还先后批准在桂林、南宁、乌鲁木齐、包头四个民族地区大中城市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3)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4)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5)扶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6)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7)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
下面我们通过图表资料来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
[投影显示]
表一:
1998年与1952年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主要工业发展对比
项目\年份 1952年1998年
工业总产值(亿元)5.45313.0
生铁产量(万吨)0.90701.73
钢产量(万吨)0.06632.80
原煤产量(万吨)178.017568.6
原油产量(万吨)5.202047.24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0.81323.1
表二:
1998年与1952年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主要农牧业发展对比
项目\年份1952年1998年
农业总产值(亿元)31.23210.5
粮食产量(万吨)1581.507295.43
大牲畜总数(万头)2439.25564.7
图三
[布置作业]
用直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起来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藏族
《阿拉木汗》朝鲜族
《道拉基》蒙古族
《阿诗玛》维吾尔族
《弦子舞曲》彝族
《阿里玛》撒拉族
答案:
附:板书设计
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2.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65653.html
相关阅读: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讲学稿
社区历史小调查
思想文化
左宗堂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辛亥革命